三国末期,司马家族通过政变,终于掌控了魏国的政权,至此,司马家族也在三国当中笑到了最后,政变的时候,曹家亲贵,夏侯玄是边关的大将军,手上还有很多兵马,为何他不回朝勤王?
曹家三代,从曹操到曹丕,最后曹睿都把司马家族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除非国家实在有困难,否则轻易绝不启用他们,对此司马懿一直隐忍,曹氏的掌舵者曹爽也没把他当成敌人。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氏才清醒过来,然而为时已晚。因为曹丕、曹叡对宗族子弟提防,司马懿夺权时,手上有兵者寥寥,只有夏侯霸、夏侯玄叔侄,夏侯玄还是叔叔夏侯霸的领导,时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州军事,是曹魏西北军区总司令。夏侯玄出身很高,父亲夏侯尚是夏侯渊之侄。司马懿掌握的朝廷,把夏侯玄征调回中央,此时夏侯玄面临选择,一是放弃兵权回朝;二是起兵“清君侧”;三是像夏侯霸那样投奔蜀汉。夏侯玄选择了回朝,拒绝了叔叔投蜀的建议。
夏侯玄跟司马懿当然不是一伙的,因为他回朝后就被控制,随后被杀;他也没有对抗司马懿,因为那就意味着对抗曹氏的朝廷。夏侯玄为何选择回朝呢?一是他名气很大,他不认为司马懿会对他下手,事实上夏侯玄案子的主审官钟毓(钟会之兄)都不敢接手;二是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嫁给了司马师,两家其实是亲戚,但司马师毒杀了妻子;三是可能不想独善其身吧,像夏侯霸那样只身投蜀,名士夏侯玄是很不屑的,毕竟一家老小终生不得相见当年司马懿在高平陵发起政变,夏侯玄当时手握重兵,然而他为什么不反抗导致最后被杀?让人十分不解,
那么这么说有何依据呢?
首先夏侯玄感激曹爽对他的知遇之恩,夏侯玄的母亲是曹爽的姑母,那两人就是表兄弟的关系,当时曹叡为皇的时候,夏侯玄曾因为一些事情而惹怒了曹叡最终于夏侯玄的职务直接从发黄门侍郎从而贬至了羽林监,这一直持续到曹叡驾崩。之后曹爽任辅政大臣后面他又重用了夏侯玄,从羽林监直接升至中护军之后又是征西将军。
其次他两人关系处得不好,当时的司马懿身份也是辅政大臣,所以夏侯玄当时曾多次给司马懿把自己认为十分不错的一些点子向司马懿建议,但是司马懿却是表面觉得夏侯玄的点子不错,实则又不采纳。因为夏侯玄当时有一定的威信,估计司马懿是担心这一点,所以才对夏侯玄所提的建议迟迟不采纳。从司马懿和夏侯玄二人的关系上来说,夏侯玄也肯定会帮助曹爽。
再者阻止高平陵政变,夏侯玄完全可以做到,当时他的身份是征西将军手握兵权,而且他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只要他当时一下令,把司马懿拿下那都不是问题,然而,他却没有这么做,最后还任人把他调回长安夺兵权。不仅如此,司马懿一死,他就落了一个灭三族的下场。
导致最后那悲惨的下场可以说是夏侯玄自己造成的,当时的他为何不选择动手?大概是因为以下几点:
一是曹爽的态度,当时曹爽不对司马懿起兵而是选择乖乖就范,当时曹爽有天子在手,足以号令天下,二他有军队有武器,三他有桓范这名可以调动天下粮草的大司农的支持,优势完全胜过司马懿,但他都不起兵,那夏侯玄顺从于他肯定也不会起兵。
二是夏侯玄对魏国的忠心,其实当时的局势大家明白,所以夏侯霸才劝他不要进京,实在不行投靠到蜀国那边去,但是夏侯玄以他不会为了自身安全而弃魏投蜀,所以说夏侯玄忠心。
夏侯玄有名士之风度,夏侯玄是玄学一派的作表,他身上有一种临危不惧的风度
,相传当年他依靠在柱子上书写,雷电击中了柱子然后他衣服都烧起来了,他都不惧怕,这样有风度的人又怎么可能为自身安危而做起兵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