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据说他对手下仁慈,对百姓抚恤,对敌人果断却不失风度,因此宋朝的天下即使没有强大军事作为依托,也依然比较安定,而这一切的来源便是陈桥兵变,正是这次兵变,给赵匡胤统一天下的机会。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赵匡胤年少就有大志,为了建立宋朝完成统一需要发动陈桥兵变。同样也是因为发动了陈桥兵变才促进了北宋的统一。所以说它俩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周世宗驾崩后,幼子即位,符太后执政,但是符太后缺少主见,政治上软弱,听到辽兵南下的消息时就慌了分寸。命赵匡胤出战时,赵匡胤以兵少为由拒绝出征,符太后被迫给他军权。
行到陈桥驿时城里城外都散播着点检为天子的消息,最后趁赵匡胤睡着之时,他的弟弟赵光义和部下为他黄袍加身高呼万岁,其实这本就是他串通好的事情。回城后石守信等大将皆表示归从。但是只有少部分人起兵反对赵匡胤,不久之后他们便一一被杀。此后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指挥部队灭掉其余两处小国后,华夏统一,归于北宋。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北宋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为古代中国农业商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周世宗柴荣在公元959年驾崩后,八岁的周公帝柴宗训继位,军权由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拥有了强大的兵权与实力这也为他将来的叛变打下基础。公元九六年正月初一,范至等人因未变真伪急遣赵匡胤率领诸军北上抵御南下进攻的契丹兵,当周军行至陈桥驿时,赵匡胤等人精密策划,发动兵变,众将将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他为皇帝,回到开封后,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打开城门,并一同胁迫周公帝退位,随后赵匡胤继位。
赵匡胤的部队纪律严明,律人律己,在兵变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先后打败了李筠和李重进,他们的失败使一些势力较小,但对赵匡胤手中的大宋来说,留给其他国家的只有臣服或者毁灭,从此北宋在原后周统治区基本稳定了局势。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没有出现以往改朝换代出现的那种烧杀抢掠的混乱局面也没有以往战争那样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创造了“兵不血刃”的奇迹。一般人们会以为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能成功是因为忌惮他的兵权和实力,其实并不为然,这些绝对的实力只能保障兵变的胜利,并不能保证能得到民心,使兵变彻底的成功。真正成功的原因是兵变之时,赵匡胤的部队严明,曾多次“严查部队,勿令剽窃”。一回开封,赵匡胤就命令军队各归兵营,秋毫无犯,由此深得民心。
赵匡胤是一个好皇帝,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基本完成统一,让饱受战火的老百姓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为了国家的今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是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有很好的人格魅力,他宽宏大量,心地正直,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他给五代做出了很大的榜样。
赵匡胤这个人没什么文化,但却十分有见识,他从一个流浪汉当上皇帝,只用了10年的时间,非常的神奇,可以说古往今外没有一个皇帝能够爬的这么快的,可以说时势造英雄,赵匡胤他豪侠义气,拥有卓越的军事能力,南征北战,用武力消灭了敌人,在统一国家后,他又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文治国,消除地方势力,提倡农业,注重人才的培养,健全了科举制度,加强了出版印刷,为宋代的出版事业带来繁荣,还处置了一大批贪官,使这个社会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
不仅如此,他登基后,很多人都说他是个好皇帝,主要是因为这几点,他厚待柴氏,他登基后并没有将小皇上杀掉,而是封他为郑王,因为朝中还有很多后周的大臣,这样还可以稳固朝廷,其次就是他重用旧臣,重用有功之臣,对待后周的功臣,继续重用,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知道,民生是最重要的,得民心者的天下,他从一个流浪汉过来,深知老百姓的不容易,特别的体恤老百姓。
而且最能够表现出来赵匡胤的智慧就是他的杯酒释兵权,其实之前五大皇帝都没有能力削弱节度使的政策,但是赵匡胤却办到了,首先赵匡胤将这些人叫过来一起喝酒,他知道这些人不是很好对付,所以他决定先对那些关系不是特别好的人来下手,他直接发配他们,但发配这并没有亏待他们,而是将他们调到其他地方,给他们很好的待遇,接下来他就将其他有功之臣叫到一起,在一次酒会上,赵匡胤突然眉头紧锁,大臣中也紧跟着放下酒杯问道,赵匡胤说:这个黄袍,试问谁不想披在身上,这句话一说,几位大臣纷纷表示自己的忠心
可随后赵匡胤说到:你们的忠心我可以看到,但你们手下的人我却要考虑考虑,看大臣们都不说话,于是赵匡胤就巧妙的提示他们放弃手中兵权,回家尽享荣华富贵。
从这些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宋太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皇帝,轻松解决五代皇帝没有解决的事情,可见他很不简单。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动作,占荆湖、攻后蜀、灭南唐、扫吴越、平南汉、打北汉,统一天下,可谓是功劳不下,毕竟是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唐末以来近六七十年的天下大乱,给黎民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