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时候有三个富有诗意的三个字‘朝天女’但若是了解了这其中的意思的话便会觉得心惊胆战,因为这三个字背后有着极其残忍的事件,从这一点上也能看的出来朱元璋有多么的残忍。
如果用出身对皇帝这个群体进行划分的话,平民出身的皇帝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今天咱撇开刘邦,单说朱元璋,由于特殊的底层经历,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杀贪官、轻赋税,稳边疆、拓国土……着实一位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做派,颇受后世推崇。
朱元璋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且因为他是平民出身,尤为了解民间疾苦,因此是否爱惜百姓。但另一方面,对于众多的开国元勋,会对大明江山造成威胁的,他都毫不留情地进行诛杀。杀伐过重,成为了后来史学家们诟病朱元璋的主要原因。
必须承认,朱元璋的安民、抚民之举,皆是为了维护朱家政权,这位底层出身的皇帝本性究竟怎样?“朝天女”将他的残忍暴露无遗。
说起朝天女,就不得不说古代的活人殉葬,由于太过惨无人道,用活人殉葬的制度自汉朝开始逐渐为当权者摈弃,但当历史的车轮走进朱明王朝的时候,朱元璋忽然又恢复了已经被废止上千年的殉人制度。
在朱明一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宣宗朱瞻基,前后60年间皆以后宫活人殉葬。不但高居权力金字塔尖的皇帝要用活人陪葬,就连诸侯王们归西后,也要用活人殉葬。
据《明史》(113卷)记载: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好一句“盖当时王府皆然”,有多少无辜而鲜活的生命,凋零在这令人发指的殉葬制度之下?
朱元璋死后,共陪葬及殉葬46个嫔妃,除两个死在朱元璋之前,最后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东西两侧外,其余人都是殉葬而死。
先秦时代前期,人殉之风渐至鼎盛。在1976年发掘的殷墟王陵寝内,已发现200多个殉葬坑,每个坑内有殉葬者遗骸8至10人。光是这一个大墓的人殉数量,就超过了2000人。在已经发掘的十多座大墓中,殉葬人数已达到5000多人。
这些殉葬者中,主要是墓主人生前的奴隶,既包括女人,也包括男人。
人殉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其数量和规模都有所收敛。秦献公甚至在公元前384年,曾下令废除这种风行了300多年惨无人道的野蛮行径,受到了秦国民众的拥戴。
但到了朱元璋一朝,却突然开起了历史的倒车,让皇帝身边那些没有子嗣的妃嫔和宫女为其殉葬。据《明史·后妃传》记载,自朱元璋开始,连续多个明朝皇帝都采取了“朝天女”陪葬的形式,每次从死者都超过数十人。
朱棣死后,殉葬的嫔妃人数究竟有多少?现在至少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明会典》的16人,一种是朝鲜的《李朝实录》的三十余人。
就连明仁宗朱高炽死后,也有贵妃郭氏、淑妃王氏、丽妃王氏、顺妃谭氏和充妃黄氏等五位妃子殉葬。
高高在上而又惨无人道的明朝统治者们,给这些殉葬嫔妃们起了一个非常动听的名字——朝天女。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对生殉后妃宫女的家属进行了表彰和封赏,张凤、李衡、赵福、张弼、汪宾、孙瑞、王斌、杨忠、林良、李成、张敏、刘政等给朱元璋殉葬宫人的父兄以封赏,授以“千户”、“百户”之职,其官皆世袭,即所谓“朝天女户”。
这些“朝天女”究竟是怎么死的?明史研究专家马渭源认为是上吊而死。殉葬那天,所有被列入殉葬名单的宫女和妃嫔都被集中到一个屋子。
这个屋子里安放了一把把太师椅,每个太师椅的上方都悬挂着七尺白绫。宫女妃嫔们在侍臣和太监的逼迫下,无奈地站到太师椅上,然后将自己的头伸进了那早已系好的套扣……
当然,有的宫女会被这样的场面吓呆了,颤抖地坐在了地上,这个时候那些太监都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几个人扶持着,强行把宫女扶上太师椅,然后把那个套扣套在了宫女的头上,随后搬走了椅子。
除了上吊之外,还有一种令人发指的说法——灌水银。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陪葬的宫女妃嫔容颜不变。先由太监在陪葬的宫女妃嫔的茶杯中下 “安眠药”,待这些人熟睡之后,就想她们体内注入水银,这些陪葬的人就一“睡”不起了。
朝天女,这个奇怪名字的背后,是封建统治者对生命的漠视,更是令人发指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