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孙之獬,做了一件事,害死千万人

中国五千年上下的历史中,谈论到最让人厌恶可恨的,那么非汉奸莫属了,以出卖国人的利益,换取私利,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孙之獬,就是历史上的一位汉奸,他所作的一件事,害死千万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此人就是孙之獬,他在天启二年的时候中举进士,因此进入了翰林院进行检讨,这个人的情商非常的高,进入自己的仕途之后便想着拉帮结派和各种宦官处理好关系,而他最善于的就是拍马屁,后来又跟随了魏忠贤,要知道这个人坏事做尽,又是一个心狠毒辣的人,跟着他孙之獬自然也不是什么好人,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他也成为了为了一己之私,不顾他人利益的大坏人。孙之獬为了自己的仕途可以不择手段做尽坏事,更没有任何的爱国精神,甚至还做出了背叛朝廷的事情,这无疑就是卖国求荣。

即便是后来魏忠贤被除掉,他没有了依靠,他也并没有因此而消停,反而还在想尽一切办法想要出人头地,而到了明朝灭亡之后,他也没有因此而感到难过,甚至还非常的开心,想要从中发一笔国难财。

在清军入关以后,善于溜须拍马的孙之獬,立刻主动带着自己全家集体剃发,换上满人的服装,等候清军攻入山东。在清军占领明朝大半个江山以后,孙之獬被清朝提拔成礼部侍郎。某一天,闲来无事的孙之獬决定为了表忠心。自己换上满人的官服,决定上朝表忠心。

在当时,清廷觉得刚入关,自己在关内的统治不算稳固,再加上南明皇帝逃到了缅甸。强行统一服饰、发型有些为时过早。所以每次上朝,满汉大臣就分开站,汉人官员自己穿明朝官服,满人穿清朝官服。虽然看起来有些五颜六色的,但是倒也是一团和气。

谁知道孙之獬来了这么一出。孙之獬上朝以后主动往满人大臣这边站,但是满人自恃高傲,直接把孙之獬推了出来。孙之獬失望地走到了汉人这边,可是汉人这边更加不齿孙之獬,直接一个挨着一个,就是不让孙之獬挤进来。

一来二去孙之獬被两边的大臣排斥,孙之獬决定再一次表达自己对清廷的忠心。

就上书多尔衮,说现在满清治下的江山一片祥和,人人都安居乐业。现在已经可以推行满族和汉族统一服饰、发型统一了。多尔衮一听十分高兴,心想一个汉人大臣都这么说了,那么汉人肯定也是真的这么想,直接下达了《剃发令》。

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政府颂布“剃发令”,规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从者治以军法。清廷推行“剃发易服”的态度非常坚决,对反对者的处罚极其严厉。1654年,降清后一直深受多尔衮信任的汉臣陈名夏只因私下议论“只须留头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矣”,即遭人弹劾,并被处以绞刑。对于习惯了汉儒发式和盛唐袍服的汉族人来说,剃发易服是不能接受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对于一直以孔孟伦理为原则的汉人来说,衣冠发型比命还重。很多汉人视“剃发易服”为一种侮辱,认为这种文化习俗上的改变是数典忘祖,是对祖先的不敬,死后会没有面目见先人于地下。因此,“剃发易服”成为清初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并且加剧了汉人对满清的敌对情绪。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100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剃发易服。

孙之獬于是成了民族罪人,清人王家桢的《研堂见闻杂记》中痛斥云:有山东进士孙之獬,阴为计,首剃发迎降,羞愤上疏……于是削发令下,而中原之民处处蜂起,百万生灵,尽膏草野,皆之獬一言激之也。原其心,只起于贪慕富贵,一念无耻,遂酿荼毒无穷之祸。

“剃发令”颁布的第三年,孙之獬因受贿卖官被弹劾,又一次被革职遣还老家淄川。当时山东谢迁等人起义,攻入淄川城后,将孙之獬一家男女老少全数杀死。据《烈皇小识》《顺治实录》等记载:孙家的男女皆被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孙之獬的下场更惨烈,被五花大绑达十多天,羁押期间,他的身上被下了五毒,嘴被用大针缝了起来,头皮上还被扎满细洞,人们争相用猪毛给他重新“植发”,惨遭如此蹂躏之后,最后被肢解碎割而死。

这为引得剃发令,害死千万人的汉奸孙之獬,最终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对此你有何不同见解呢?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