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英才辈出,武圣关羽于公元219年七月发起名噪一时的襄樊之战,这场战役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继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后的第四大战役,战后关羽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斩杀,那么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这次战役呢?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其实和刘备击退曹操密不可分。公元218年,曹操与刘备爆发了汉中之战;公元219年春天,曹军在战场上十分被动,曹操不得不主动退出汉中,但是临走前却强行带走了大量人口。刘备虽然得到了汉中,却只是一座空城,如果想要长期占据汉中,刘备必须从人口本就不多的蜀中迁百姓过来。从结果上说,虽然刘备取得了胜利,但也相当难受。
曹操虽然退回到长安,但是依然对汉中虎视眈眈,一到播种农忙的时候,曹操就派兵骚扰,让汉中的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这种事把蜀汉逼的疲敝不堪,甚至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这时候,刘备希望将曹操的注意力从汉中转到其他地方,而关羽此时发动襄樊之战,正是刘备所期盼的。
公元219年夏天,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意思是“关羽可以代表刘备出征,没有自作主张的问题”,虽然《三国志》没有记载刘备授权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得很明显,刘备是希望关羽打襄樊,以缓解汉中的压力。同时,攻打襄樊也是为了打通荆蜀交流的经脉,从汉中走汉水可以直达荆州。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到“天下有变,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当时汉中失利夏侯渊阵亡,汉中迁民导致怨恨重重,中原劳役苦重引发了各地民变不断。这时候,曹操的统治出现了动荡危机,此时出兵正符合“有变”的前提。不论是刘备的默认,还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都没有错。
终于,关羽终于出手了!襄樊之战是关羽一生最为闪耀的时期,这一战他威震华夏,水淹七军,风头无二。曹操为此产生了迁都的想法,以及远在江东的孙权都感到深深的不安。于是曹操和孙权摒弃仇恨暂时联合在了一起,准备联合迎战关羽。不得不说,关羽果然是重量级的人物,魏吴两家为了消灭关羽,发动了十分豪华的阵容。
曹魏方面,参与此战的名将有曹仁,于禁,徐晃,庞德。这四位大将的名字想必大家如雷贯耳,曹仁虽然是宗亲将领,但是文武双全,尤其擅长防御战,位列八虎骑之一,深受曹操的信赖。也正是因为他镇守樊城,才阻挡住了关羽的铁骑。
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很早便跟随曹操。一路走来,于禁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半个北方都是他平定的。为此曹操十分器重他,将其册封为后将军,并且被赐予了假节的权力。曹操疑神疑鬼的性格众人皆知,兵权大部分都在曹氏宗亲的手中。而于禁作为外姓将领能被赐予假节的权力,可以说及其少见。
徐晃与于禁齐名,也位列五子良将,四方将军行列。曹操曾经称赞他有古之名将“周亚夫”之风。而且徐晃也没有愧对曹操的评价,在征战过程中屡立功勋,先后参加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襄樊之战。尤其是在襄樊之战中,他虽然是以援军的身份出现,却大战关羽八十回合不分胜负。并且最终关羽的军队也是败在他的手中,可以说整个战役,除了吕蒙的白衣渡江,便属徐晃的光芒最为璀璨。
庞德原本是马超的麾下,拥有一身不俗的武艺,是一位勇冠三军的猛将。曾经曹操费尽心思说服他,而他也用能力证明了自己。大战许褚,张辽,夏侯渊等人不落下风。要说最为璀璨的战绩,还是要提起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庞德先后大战关羽两次,都杀的难解难分,更是用冷箭射伤了关羽,可以说名噪一时。
吴国则是一把尖刀,白衣渡江前夕各种施展障眼法,迷惑了关羽,以致荆州重地却无人防守,一击定下胜负,最终导致关羽的战败。
关羽孤立无援,从头到尾没有得到蜀汉任何支持下,面临的对手竟然是曹魏和东吴方的整整八员名将。可即便如此,关羽依旧战得曹魏心惊胆战,于禁,庞德等人都成为他的手下败将,并且策划出水淹七军的神来之笔。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依旧无法磨灭他璀璨的光辉,虽败犹荣这四个大字用在他身上十分贴切,不愧是被后世称赞的“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