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韩侂胄力主抗金 追封岳飞削爵秦桧 韩侂胄究竟是忠臣还是奸臣?韩侂胄为何被宋史列为奸臣?

韩侂胄是南宋权相,一生力主抗金,为岳飞彻底平反,死后函首安边。《宋史》中将他与蔡京、黄潜善等人同挂名于奸臣之列,批判他大权独揽、打压道学、燃起战火导致民不聊生等等一堆罪状。韩侂胄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的真实面貌,有时会被偏见的云雾遮锁,即使对同一人物或事件,往往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与记载。时日一久,孰是孰非,遂成千古之谜。韩侂胄便是一例。

认为韩侂胄是奸臣,把他同南宋时臭名昭著的奸相秦桧、贾似道相提并论,似乎是南宋以来当权者和正史的观点。翻开《宋史·韩侂胄传》,几乎通篇都是说他从一得势,就权欲熏心,独断专行,极其鄙夷他的为人和政声。

“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讽刺他恃拥立宁宗赵扩而好大喜功,极欲弄权,“时时乘间窃弄威福”,唾骂他常常背着皇上,私自处理政事,擅作威福。并揭露他欲“立盖世功名以自固”,不自量力,轻率北伐。为巩固自己的地

位, “以势利蛊士大夫之心”,拉拢起用辛弃疾等名流。

因此,他常遭到朝廷重臣的弹劾。如

“右正言黄度欲劾胄??。朱熹奏其奸,彭龟年请留熹而逐侂胄。”可见韩侂胄确实是奸佞专权,弄得怨声载道,人神共怒。现在有许多书籍也都用不屑的口吻谈论他。

如“当时宰相韩侂胄胄企图以出兵北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因而重新起用辛弃疾”

等。他虽曾褒岳贬秦,但是岳飞的孙子岳河,却在《桯史》里载有讽刺、奚落他的滑稽剧。可见他真是到了“众恶归焉”的地步。

不过,认为韩侂胄是忠臣,是志在恢复的抗战派的,还是大有人在。近代史学家邓之诚指出,韩侂胄并“不尽如宋史所诋”;说韩侂胄是权奸误国,“不免门户道学之见。”其实,早在当时,著名的词人周密就在《齐东野语》里提出异议:侂胄“身殒之后,众恶归焉;然其间是非,当未尽然”。

对宋史的观点,即韩侂胄是奸佞之说,首举质疑。《齐东野语》还记载着:“寿皇雄心远虑,无日不在中原。胄习闻其说。”也就是说,韩侂胄在孝宗时,即拥立宁宗之前,就对抗战大事耳熟能详,早有收复失地之志。

为了抗战,韩侂胄甚至置生死于度外,什么都不顾。“启韩有图之者,韩犹以一死报国为辞。”蔡美彪等所著《中国通史》明白无疑地指出:《宋史》以来,视韩侂胄为奸臣,实在是

“被歪曲了的历史”、“应该恢复其本来面目了”。

肯定韩侂胄是抗战派,是忠贞不贰之臣。再说,即使在《宋史·韩侂胄传》里,也根本找不到一星半点能说明韩侂胄是奸臣的史实。这里既无他投降或阻止抗战的点滴事例,也无他弄权误国的些微记录;倒是有他积极筹划北伐杭金战争,志在恢复失地的记载。还有,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曾经严厉打击那些文恬武嬉,不思收复的投降派。

根据有关史料来看,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在韩侂胄当政的

14年里,他的所作所为,几乎都为了抗金复国大业。为了抗战,他曾经大权独揽,并把道学斥为伪学,把对抗战前途持怀疑、阻止态度的一伙人定为逆党,予以无情打击。因此,投降派以及被他痛斥者势必对他恨之入骨,以图报复。

但是当韩侂胃决定北伐抗金时,便宽容地取消了党禁,目的不外乎是要团结他们一致对敌。可惜内部出了叛徒和内奸,投降派又乘机刁难、掣肘,再加上南宋朝廷本身政治上积弊太深,军事上轻敌冒进,以致北伐失败了。“误国当时岂一秦”,韩侂胄也被政敌阴谋杀害了。

他“以一死报国”的誓言,果然言中了。投降派心狠手辣,甚至还开棺断首,把他的头送给金人泄愤,以此乞和,求得保持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局面。历史上的韩侂胄是忠是奸,目前还是一个谜。希望当代学人拨云驱雾,还其本来面目。

为何《宋史》将忠臣韩侂胄列入“奸臣”

在《宋史》中,有一些劣迹斑斑十恶不赦的大奸臣,如秦桧、贾似道等人,这些家伙结党营私,腐化堕落,欺君罔上,残害忠良,极力打击抗战派,不惜牺牲社稷和人民的利益,对金人卑躬屈膝,卖国求荣,是一群祸国殃民的民族败类,臭名昭著的历史罪人。

可是,奇怪的是,有一个也列入《奸臣传》中,被当朝众人痛恨的宰相韩侂胄却在当政的14年里,矢志抗金,收复央地,并亲率大军北伐……此人是忠是好?令后人难以诠释。

翻开《宋史·韩侂胄传》,从开头到结尾,几乎全是他的劣迹。以至于“右正言黄度欲劾胄……。朱熹奏其奸……彭龟年请留熹而逐侂胄。”可见,他当时已是怨声载道, “众恶归焉了”。

据说,韩侂胄有五大罪状:其—是无功受禄。韩侂胄是皇后的亲叔叔,有人说他:“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认为他是靠着侄女的皇后地位而升迁,靠着拥立宁宗皇帝而上台的。其二是独断专行。说他一旦得势,就权欲薰心,用人、用权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其三是自作主张。说他常常背着皇上,私自处理政事,作威作福。

其四是耍弄手腕。“以势利蛊士大夫之心”,拉拢、启用辛弃疾等主张抗金的名流,其五是不自量力。说他轻率北伐,欲争功巩固自己的地位,结果战败,权奸误国。除此而外,就无具体的劣迹了。那么,他为什么遭到众人的攻击呢?

原因一是受杨皇后忌恨。

韩侂胄本来是皇后的亲叔叔,有皇后作靠山,韩侂胄在皇帝面前办事就顺利多了。可是他的侄女韩皇后不久便死了。韩侂胄欲立曹美人为皇后,而宁宗却立了杨妃为后。杨妃有心计、有手腕,暗中了解了立后的细节,便对韩侂胄心生怨恨。韩侂胄在后宫凭添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原因二是受主和派敌视。

韩侂胄是主战派。而在南宋小朝廷里,大部分都是主和派。他生活在一大群与自己政见根本不同的朝臣之间,势单力薄。当时的情况是,“忠臣义土斥死南方,而天下之气惰矣。”因此,他策划收复旧山河,就必然遭到反对甚至敌视。

原因三是与“伪学党人”结怨。

朝臣朱熹是当代大儒,他提倡道学,学生遍及朝野.影响很大,而韩侂胄斥责朱熹的学术是“伪学”,贬斥了一批”伪学党人”,这就得罪了朱熹。与这帮有权有势、有帮有派,并且会吟诗作画的学者结了怨。

总之,他的敌人不只是金人,还有他身边的同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韩侂胄注定没有好下场。细读《宋史.韩诧胄传》,人们会发现,除了恶意的弹劾与主观的鄙薄、上纲上线的攻击外,根本找不到他作奸犯科的吏实,有的倒是他处心积虑、筹划北伐的记载。如,他为岳飞平反。

岳飞的冤狱已经60多年了、无人为其伸张正义。而韩侂胄在嘉泰四年,追封岳飞为鄂王,使岳飞冤案彻底得到了昭雪。开禧二年,他又主持了削去已死的卖国贼、大奸臣秦桧的王爵,把秦桧“忠献”的谥号改为“缪丑”,把秦桧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大快人心。其实这也是为他的北伐抗金做了舆论准备。

又如,他无情打击投降派。他斥道学为“伪学”,把反对抗战,对抗战前途持怀疑态度的人斥为“逆党”,予以无情打击,这在苟且偷安的南宋王朝里,简直是一场地震。畏敌如鼠的投降派日子难过:应该说,这也是他为北伐做的思想和组织准备。然而,他的北伐失败了,他也因此而送了命。

1203年,金国国力衰弱,民不聊生,北方又为蒙古所困,正是由—宋收复失地的好机会,于是韩侂胄决定北伐。开禧二年,他的北伐在两淮和京西地区打响。刚开始,捷报频传,因为是不宣而战,很快收复了泗洲、新息、褒信、虹县等地。可是,因为他对双方实力估计不足,谋划不周,在宿州遇了强敌。

北伐军久攻宿州不下,又逢淫雨连绵,大军露宿野外,困苦不堪。结果,金兵出城反攻,宋兵大败。金兵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长江岸边,形成南北僵持局面。北伐以战平结束。

令人费解的是,此时南宋朝廷却提议“议和”了,并答应了金国的五项条件:“一割两淮,二增岁币,三犒军金帛,四取陷没及归正人,五取韩侂胄首级。”这不仅使国家备受屈辱,财富流失,而且又一次地丧失了战胜金国的机会。

1207年9月11日,韩侂胄上朝.被禁军将领夏震带兵捉拿,旋即斩首。1208年,宋朝把韩侂胄的首级送于金国求和。北伐彻底失败了。韩侂胄不是死于北伐的战场上,而是死于投降派的阴谋。

值得玩味的是,金国拿到韩侂胄的人头之后,却赠他个“忠谬侯”的谥号,并厚葬了他:“忠”指的是心地刚贞,“谬”指的是决策失误;金人比宋人清醒多了啊!韩侂胄是忠?是奸?相信后人会看得清清楚楚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