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帝王,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堪称是古代最能隐忍的帝王,装瞎被老婆戴绿帽子都无动于衷,成就大业后立即杀权臣休妻子。
古代的时候,想要建立一个王朝是非常不易的。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想要建立,都是需要武将和谋士的。历史上,大乱世时期的大一统王朝建立难度是最大的,这时候天下处在战乱中,各个政权互相征战,由此在这时候想要大一统,难度很大。
由此说来,秦始皇当年一统六国,难度可想而知。不可否认的是,在历史上,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古代的时候,皇帝是受到众人追捧的,因此在历史上为了皇位大打出手的情况经常发生,即使是兄弟也会毫不留情。
别说是兄弟,在历史上即使是父子为了皇位也曾出现过互相杀戮的情况。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期间,太子李承乾就发动了政变,只不过李世民成功的抵挡了,否则李世民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隋朝时期,隋文帝的死就是很蹊跷的。
在正史中,对隋文帝的死记载的很奇怪,由此民间的野史记载隋炀帝杀死了父亲。不过这没有正史的记载。不过历史上,很多人为了皇位是忍辱负重的。众所周知的一位就是唐宣宗李忱,李忱和他的母妃出身都不好,李忱的母亲,原本只是一位伺候贵妃的侍女,因为容貌比较出彩,整日陪在贵妃身边,受到了唐宪宗的恩宠,这才得到皇帝的宠幸成了宫里的一个小主子,后来生下一子,这个孩子便是李忱。因为李忱的母亲出身不够高,家族实力也不强大,不能成为女子两人在皇宫中的强大后盾,两人只能事事都不冒尖,苟活在后宫中。
虽然李忱没有表现出一点才能,但是依旧有人想要杀他们母子两人,无奈之下,李忱只得装疯卖傻,这才打消了后宫中其他人对她们母子两人的杀心,李忱这才安全的长大了。李忱因为痴痴呆呆的形象,所以很不受大家的喜爱,他的父皇也不喜欢他,还当着群臣的面嘲笑他。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皇帝在43岁的时候突然暴毙了,当时皇位继承者还没有确定,一时间朝堂一片混乱,各方势力都想拥立着支持的皇子登上皇位。
当时,宦官一方是朝堂上势力最大的一方,这些宦官已经在朝堂上盘根错节多年,野心也越来越大,他们想要拥立一个好控制的皇子登上皇位,这个时候李忱这个痴痴呆呆的皇子就是最好的选择。李忱这个所有人认为是一个傻子的人,一时间变成了热点,成了登上皇位的最好的人选。在宦官的拥立下,李忱这个最差的皇子登上了皇位。
当时宦官势力太大,是唐朝最大的威胁,现在宦官又拥立了一位“傻皇帝”。所有人都以为唐朝要完了,可是等到李忱这个新皇帝登基后后做的事情下了一道圣旨,惊呆了所有的宦官,群臣也都傻眼了。他登基之后颁布的第一道圣旨就是“罢免全部宦官的职务”。李忱登基后马上就稳定了朝政,用了最短的时间将朝廷的毒瘤都清除了。
然而就是如此的一位帝王,还称不上是最能隐忍的皇帝。
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奇葩事。这样的乱世中,出现了很多后人无法现象的事情。这一时期不被后人熟悉,毕竟这样的大乱世中,出现的政权太多,同时也太过复杂。即使是在教科书上,对五代十国也是一笔带过的,因此五代十国不被后人熟悉。
那么在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一位忍辱负重的人,他就是杨行密。
杨行密是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定者。我们都知道,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乱年代,国家政权的建立和毁灭不过是一夕之间罢了。而此时的百姓们,几乎都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人发动了起义,并建立其了自己的国家,比如杨行密便是其中之一。
杨行密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此人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是个不可多得的练武能人。在起义发生之时,杨行密便加入了起义军队。起义失败后,杨行密被唐兵俘获,幸亏有个刺史觉得他长相奇特而放了他。之后,杨行密被派去戍守朔方,并在期满之后遭人阻挠,杨行密一怒之下杀了对方占领泸州,开始了自己的起义之路,并最终建立起了吴国。
而在杨行密的队伍之中,有一个名为朱延寿之人,此人能力突出,深得民心,并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有功高盖主的嫌疑。为了拉拢此人,杨行密迎娶了朱延寿的姐姐。但是朱延寿是个有野心之人,依旧不愿意就此放过皇位。无奈之下,杨行密只能够选择暂时的韬光养晦,降低敌人的防备,于是他开始装瞎子。
原本杨行密便患过眼疾,虽然后来痊愈了,但是不代表没有复发的可能,因此杨行密装瞎子的可行度还是挺高的。为了表现真实,杨行密走路必须有人扶着,倘若没有他人的帮助的话,他经常撞墙亦或者是柱子,十分凄惨。
不仅如此,最为无奈的地方在于,当杨行密看到自己的爱妾与一个仆人亲热之时,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是瞎子,他忍住了心中的怒意,假装没有看到。而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一直监视者杨行密的朱夫人,终于确认杨行密是真的瞎子,并开始和弟弟朱延寿确认造反之事。
此时的朱延寿觉得杨行密不过是个瞎子,很好解决,因此并没有做过多的准备,最终被反杀。因此凭借着过人的演技,杨行密获得了最终的胜利,除去了朱延寿的反叛势力,并将朱夫人给休了。历史上对杨行密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经略江淮,实为十国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