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科举前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为什么他们中探花的人比状元还高兴?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唯一有出路的人生就是寒窗苦读,而学子们要面临的是科举考试。我们都知道最好的便是中状元了,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得了探花却比中状元还高兴呢?

科举是我国古代首创的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古代科举制度分为六级:

童生(第一级县试)——刚开始学习的小孩。相当于高中毕业,因为他们可以算是有学问的人。

秀才(第二级府试)——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也叫秀才。 相当于高中毕业。

举人(第三级院试)——生员(秀才)应三年一度的乡武,合格者称为举人。 相当于大学生或研究生, 因为他们毕竟是从众多的秀才中脱颖而出的。

贡士(第四级乡试)——参加全国范围科举考试(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

进士(第五级会试)——举人参加在北京的会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类似职称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是举人,考试合格后就是准进士,待殿试合格后,则为进士。

探花(第六级殿试)——殿试第三名称探花。

榜眼(第六级殿试)——殿试第二名称榜眼。

状元(第六级殿试)——南宋以后,殿试第一名称状元。绝对不能说相当于博士,因为博士太多了,而状元几年才出一个,至少应该相当于院士,如果状元可以说是一种荣誉的话,那就应该相当于现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科举制度的产生最开始是在隋朝,不过并没有相关文献的记载,很多人认为也可能起源于唐朝,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前的用人制度,原靠血缘关系和家族才能担任官职的现象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真正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种对能力的培养、挑选与使用的制度可以大范围的选拔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但是每一个制度自不可能适应各种社会情况的,在现今社会,这样的方法就显得片面了。其实在光绪年间这种选拔方法就被废除了。

在这长达一千多年里,科举也细分为许多种类,有秀才、进士、明法等等,有人问,我们现在国家所设立的考试制度和原来社会的科举制度有什么区别,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受利于国家的政策,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会考上大学,学习相关的书籍知识,总体上教育的普及率较高,我们都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这样的储备只是许多人共有的,不像古代一旦考的功名,就称为人们眼中的骄子。

在古代的读书人只是少数,很多人一生都是文盲,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那时的读书真的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去读,所以每一个读书人都异常刻苦,为了能在考试中一鸣惊人,大多埋头苦学,所以在古代如果考试可以考中进士,就很厉害了。并且考取后会赋予官职。这跟我们现在毕业后还要辛苦找工作大不相同。

古代读书人少,考取功名之难,是我们现在很难想像得到的,就算是最低等级的童生,在古代考取的人数也并不多,许多学了半辈子的人最终什么也没能考上。因为难度太大,每一个考过的人都会获得相应的职位的而权力,那些读书人一生所追求的不过就是这个。大家都知道范进这个人,单从这一件故事我们就能猜测到考取功名之难。

就像现在我们学习会排名次一样,在古代考取功名也有相应的等级排名,其中最高一等的就是进士,其下是贡士,再次是举人和秀才,而最后便是上面提到的童生。在历史上许多知名人物都是进士出身,进士为第一等级,这一等级中的第一名便是我们熟知的状元,第二第三分别为榜眼和探花。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古代科举制度中,除了你的学习能力之外,还要看你的颜值。在古代,为什么中第三名的探花比第一名的状元还要高兴?虽然探花属于第三的位置,但在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探花必须只颜值和才华都要高的,所以中探花是颜值和才华的双重肯定,这真的是意想不到的,古代也看到脸。

在古代科举考试后,探花可以得到皇帝和大臣们的特别关注,它的地位和状元相差无几。在清朝,就有一个非常典型又有名的探花叫和珅,他不仅有才华,而且外表英俊,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重用。从这个角度看,无论什么时候,外表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