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官员有两个称谓,一个是‘奴才’一个是‘臣’,其中只有满人才能自称奴才,而汉人只能自称臣,那这两种叫法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在中国古代的朝廷当中,皇帝虽然是至高无上的,但是百官却能够对皇帝的过失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唐太宗任命魏征为谏义大夫,专门用来指责皇帝的过失,到了明朝还设立言官和御史,他们上到皇家的内宫之事,下到七品县令都有弹劾之权,就算是内阁重臣,他们也有弹劾的权力,而文武百官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皇帝就不能说杀就杀。
古代臣子和皇帝对奏的时候都称自己为臣,而且除了祭祀典礼的时候需要三叩九拜之外,入朝参政是不需要行跪礼的,除非是某一个大臣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才会下跪,一般情况下,如果让大臣下跪,对于他们的人格来说是非常不尊重的,男儿膝下有黄金,在古代男子的心中,能够让他下跪的只有天地君亲师,但是在朝堂论辩的时候,却不需要行跪拜之礼。
到了清朝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为了能够统治汉人,清朝统计者让中原百姓改服易帜,不允许穿汉人的衣服,同样还要让他们剪一个小辫子,这就是著名的剃发令,也因此爆发了很多冲突,当时扬州,江阴,江南大部分地区都不愿意去,最后杀的血流成河,多尔衮和孝庄利用最残酷的手段镇压了汉人的思想。
但是这些还不够,为了能够贬低汉人,满清皇帝要求大臣上朝的时候必须要上三叩九拜,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甚至让他们自己改口称奴才,就是培养他们的奴性思想,为清朝更好的效力,这些思想在清朝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不少汉人想要在做官,就必须放下自己的尊严,所以在中国24个朝代当中,只有清朝的官员是最没有自尊的,为了能够笼络人心,摧毁中国的文化,乾隆皇帝还下令修建《四库全书》,摧毁了很多古代典籍,大兴文字狱,死了几十万人,所以在清朝汉人精英大部分都损失殆尽,导致与西方落后几百年的时间。
其实“奴才”这个称谓在清朝之前都只会是宫奴的自称,而大臣是不会用这样的称谓的,而到了清朝的时候,这个词所赋予的含义却不一样了。在皇帝面前很多大臣都觉得用“奴才”这个称谓是一种殊荣,所以渐渐的这就成了一种普遍的从称谓,并且而臣和奴才这个这两个不一样的称谓也代表着当时的一种阶层分明的状态。在我们看来,“奴才”这个词其实是一种蔑称,但是在清朝的时候不是谁都可以在皇帝面前称奴才的。这个称谓只有满族的大臣才可以使用,而汉族的大臣无论是立下了多大的功劳或者官衔多大,都是不可以使用“奴才”这个自称的。
那么这样的状况又是如何出现的呢?如果仅从字面意义上去看,显然是臣比奴才的地位要高,但是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如果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很明显就意味着这个人是皇帝的家臣,和皇帝的关系亲近,而和皇帝关系亲近有往往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权利也有更加光明的前途。所以满族大臣为了将自己和汉族大臣区分开来,都是抢着在皇帝面前称奴才,而皇帝自然也是乐得接受。但是如果汉人的大臣称奴才,那结果可就不一定好了。
至于清朝年间为什么统治者会区分奴才和臣这两个称呼,是因为满族内部本身就一直流传着奴隶制度,满族习惯了三六九等。在外面对皇帝自称奴才不仅仅是为了体现自己是皇家人,更重要的是打击汉臣的地位。这就是为什么和珅自称奴才,而纪晓岚始终都是称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