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川不成军!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当中,四川省出兵最多,牺牲最大,同时担负着抗战时期全国战时的指挥中心和大后方的的角色!抗日战争爆发前,四川军阀混战二十多年。但国难当头,川军毅然停止内战,出川抗日,上演了一幕幕感动亿万国人的悲壮事迹!
1937年9月,中华民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四川省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为第二路预备军总司令,辖两个纵队,第一纵队(后改称22集团军)司令邓锡侯、副司令孙震,下辖41军(孙震部)、45军(邓锡侯部)、47军(李家钰部),经川陕公路开赴抗日前线;第二纵队(后改称23集团军)司令唐式遵、副司令潘文华,下辖21军(唐式遵部)、23军(潘文华部),顺长江东下至武汉。此外,川军第20军由军长杨森统率,由贵州出发赴凇沪战场支援。从此,川军先后共组织了12个军,30余万人,分批出川投入抗战。
如果你去过成都人民公园,你会看见在公园大门前,默默矗立着这么一尊雕塑:一名年轻的士兵,脚蹬破烂的草鞋,穿着短裤,身着旧式军服,打着绑腿,胸前挂着两只木柄手榴弹,背上背着一把大刀和一只竹编斗笠,手里端着一支上着刺刀的老旧步枪,前倾着身躯,面庞正对东方——这是“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八年抗战中,共计有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其中64万多人伤亡。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八年抗战中,四川还提供了全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财政粮赋。
川军著名将领、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坂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宁死不屈,跳墙殉国。王铭章殉国后,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4000余人。在滕县以北的界河、龙山一带布防的131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这场战斗,川军将士们穿的单衣、草鞋,与日军的飞机大炮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是他们拖住了日军,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宗仁曾说:这一战是川军史上最光荣的一战,没有他们,怎可能有台儿庄的大捷。此战过后,无人不知道川军,也没有人说他们是最糟的军队。
事实上,在八年抗战中,四川省先后为全国输送兵源300万人,先后有26万四川子弟在抗日战场上英勇牺牲。其牺牲将士的数量在全国各省排名第一!所以,在抗战时间有句话叫做“无川不成军”,四川为中国抗战最终胜利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每一个人绝不会忘记,也不可能忘记!正是四川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让中国的抗战有了真正的大后方,最终奠定了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