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历代国家灭亡的时候很多大臣平民会选择殉国 为什么清朝却很少有人殉国呢?

改朝换代的时候有许多大臣和平民为了追随当时的皇帝都会选择殉国,有的朝代殉国的人数不胜数,但相对来说清朝为什么很少有人选择殉国呢?

宋亡之际,上到百官之首的宰相,下到平民百姓都为这个王朝尽忠尽力,甚至死难殉国。崖山海战后,陆秀夫背负少帝投海自尽,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更是跳海殉国,誓死不屈外辱。

元亡之际,很多上层文人士大夫选择效忠蒙古朝廷。据统计,元末进士名单中,为元朝守节殉国的近乎三分之二,也有一部分选择归隐。文人殉国之举,比之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朝末年的历史,很多人都会记得吴三桂等投降派,这些人在明末的表现真的伤透了族人的心。经过电视剧的演绎,后人更多记住的是这些投降派以及他们面对满清入关时的糟糕表现。然而,还有大量的人自杀殉国,而不是俯首投降。

崇祯自杀的消息震惊了朝野,据估计当时有上千名官员,都跟随了崇祯的步伐,有详细资料记载的就有16位高级官员,有的更加壮烈,全家一起自杀。

比如当时的户部尚书,他听到皇上殉国之后,悲哭不已,说国家现在快要灭亡了,我罪孽深重啊。于是朝北方拜了拜,祭奠死去的皇上,再向南方拜了拜,祭奠自己的母亲,最后上吊身亡,还留下遗言不要用棺材装我的尸体,我这样的人不值得纪念。后来他的家人知道他自杀的消息,全家一共13人,全部自杀。

所以当时大明将亡之时,有许多官员为了保存气节自杀身死,但是为何清朝灭亡的时候,几乎没有官员自杀呢。

相对于其他朝代,为大清殉国的则比较少见,以至于给人们无人殉国的印象。清朝灭亡后的第七个年头,梁漱溟之父梁济就曾说“中国每个朝代灭亡都有人或许多人为之殉,清亡无一人殉,这在历史上是可耻的,既然如此,我来做这件事。”不久,他便在北京积水潭投水自尽。梁济之死,你可以看作为清殉国,也可以理解为他“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以自杀来谴责民国辜负了清廷禅让的美意。

帝国灭亡了,为了纪念前朝,按例自然要修史了,于是民国三年(1914年),以满清遗老赵尔巽为馆长的清史馆设立,修撰所谓大清国史,但是资料找来找去,赵尔巽发现了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与南宋前后数十年猛烈抵抗蒙古人,有陆秀夫、文天祥等英雄事迹,崖山海战更是多达数万人殉国相比;

以及与明朝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君王死社稷”,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等壮烈殉国,南明激烈反抗几十年相比——

大清王朝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到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短短4个多月时间,便土崩瓦解;并且这个过程之中,为大清帝国“殉节”、“守义”的人几乎没有,这可让一帮满清遗老们,感觉非常的遗憾,不知如何下笔是好。

作为一个朝代,清朝存续的时间并不短(享国二百七十六年),为什么少有人为清殉国呢?原因不难理解,历来改朝皇帝,莫不是流血牺牲,以强权来强力推进。而清朝则不同,辛亥革命时,时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民主政治已经为很多人所知晓。在权力交接上,并没有过分强调武力夺取,甚至有点和平演变的味道。清亡后,王室依旧存在,而且还有特殊的礼遇。这在其他朝代并不多见。如此,人们无需尽忠取义,更无以身殉国的必要。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