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军头目也先在土木堡一仗中,击败明朝50万大军,并俘获了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取得了重大胜利。俘虏了皇帝,瓦剌太师也先又忧又喜,喜的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忧的是不知道该杀该留。倒是他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财物。也先觉得这个提议好,便留了皇帝一命。也先想借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可惜明朝不同意。
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被于谦等明朝文武击败。北京保卫战,明军击退瓦剌。瓦剌无奈之下,退走大漠。次年,新皇帝改元景泰。
时年八月,距离太上皇朱祁镇被俘,将近一年。瓦剌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他倒是愿意放人,可是景泰帝不高兴。景泰帝派了杨善等人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迎驾,将太上皇接回来。于是,羁留塞北一年之后,朱祁镇踏上回乡之路。八月初二,他从也先的驻地出发,十四日抵达居庸关。十五日,一轿两骑,悄然进入安定门。北狩一年的太上皇,终于回来了。
有人说,瓦剌之所以要把明英宗放回来,是想让明英宗回国后,与景泰帝争权,从而搞乱明朝,给瓦剌进攻明朝以可乘之机。这种说法对吗?显然,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者,明英宗回国后,可以想得到的结局就是被软禁。他既没有掌控兵权也没有掌控政权,他如何与景泰帝争位,如何搞乱明朝?尽管明英宗最终确实夺了景泰帝的皇位,那也是有非常多偶然因素的。是因为景泰帝的儿子死了,没有继承人,同时景泰帝又生重病;还因为石亨、曹吉祥等人想投机;同时也是于谦等人又没有防范。可以说,所有这些,都是瓦剌完全无法预料的。
二者,如果瓦剌想把明英宗放回来制造混乱,那么,他们就应该有一些配合性的行动。比如派间谍加速明朝国内的混乱,比如在军事上做好准备,等到明朝那边有些什么风吹草动,瓦剌立马就要大举进攻,这样才会起到效果。可在整个“夺门之变”的过程前后,瓦剌并没有任何军事行动。从上面的两点分析也就可以看出,所谓瓦剌放明英宗回来搅乱明朝,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
事实上,反而是把明英宗留在瓦剌境内,对明朝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金国俘虏徽钦二帝就是一个证明。金国因为拥有徽钦二帝,在和南宋的军事对抗中,南宋皇帝宋高宗因此一意求和。他为什么会求和呢?因为金国拿徽钦二帝威胁他,他要是不讲和,就把徽钦二帝放回国内来。宋高宗害怕金国这么做,所以就会打压抗金力量,曲意求和。既然金国已经采用这种方法,而且从南宋获得了大片的利益,为什么瓦剌不把明英宗“囤积居奇”,也这样恐吓明朝呢?其实,瓦剌之所以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而最终把明英宗给放了回来,是他们内部产生争闹的结果。
瓦剌当时本身是奉明朝为宗主国的。明朝也会按时给瓦剌岁赐。但是,由于瓦剌的太师也先强势,成为朝中除大汗脱脱不花之外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因此,明朝在给瓦剌岁赐的时候,不得不考虑也要给也先岁赐。不过明朝又不想花这个冤枉钱,因此,给也先的岁赐上就有所缩减。因为这个原因,引得也先非常不满,才带着大军前来进攻明朝。也先进攻明朝,其实也就是给明朝一定的压力,让明朝恢复给他的岁赐。哪知道明英宗是个愣头,非要御驾亲征,结果打了败仗,还被抓起来。
抓起来后,也先就以明英宗作为要挟,继续对明朝施压。但是明朝当时不理睬也先,强硬地立朱祁钰为帝,坚决对抗。而也先在北京城下被打败了。也先打败以后,明朝继续利用也先是偏师这一点,向瓦剌国内做动作。暗中联系脱脱不花,寻求和解。而脱脱不花也希望利用明军,把权臣也先搞下台。要是能把也先搞下台,他就能够获得独掌大权的机会。所以,坚决不发兵援助也先,也不为也先提供粮草。按照脱脱不花的想法,到了最后,甚至有可能出兵和也先作战。
也先可不想被两面夹攻。对他来说,拿下明朝,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如果因为和明朝作战,让自己失去了国内的地位,对他来说,可就是得不偿失。因此,他迅速调整战略,和明朝寻求和解,集中精力,和脱脱不花抗衡。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才把明英宗放回明朝。也就是说,他放回明英宗,其实是想向明朝示好,而不是要搞乱明朝的意思。事实上,也先的策略是对的。正是因为他把明英宗放回来了,因此,明朝才不再和也先对抗。而也先也集中精力打败脱脱不花,最终夺位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