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被外戚与皇权争斗所毁掉的东汉帝国:从东汉版夺门之变与汉顺帝即位说起

明朝1457年被囚于南宫的明英宗借景泰帝病重在石亨等大臣的支持下复位的历史为众多历史爱好者熟知,而发生在1400多年前的汉顺帝在宦官的拥立下以废太子继承皇位的传奇历史却鲜为人知,堪称东汉版夺门之变,也是东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宫变。这一历史事件本身除了其戏剧性色彩以外却也无可多赘述之处,政斗的失败者阎太后及其亲属乱政祸国不值得同情,值得分析的是在这历史背后所隐含的东汉皇权的衰落和国势的不振,一系列的痼疾并没有随着汉顺帝的即位改变而好转,东汉皇权下移,外戚宦官交替乱政,羌乱不断,东汉走上了无可奈何的覆亡之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此次参与夺门的宦官还是配合的士族都并非此次宫变的获益者,参与政变的宦官虽被封侯,但迅速被汉顺帝疏远,不到一年即被汉顺帝遣归国,汉顺帝成年之后迅速走上了其父重用近戚的旧路,一手缔造了后来权势滔天的梁氏外戚集团,之外重用宦官曹腾等人,东汉的统治危机进一步深化。范晔感慨汉顺帝前明后昏,本可追踪西汉武宣二帝,却沦为昏君。其实之前的历史早已注定东汉皇帝已无法用正常手段维护皇权,汉顺帝重蹈覆辙,只不过是不得已用非常手段在巩固统治,即使是在饮鸩止渴。

▲影视剧中的汉顺帝刘保

东汉皇权的衰落

公元125年的宫变是一场近乎闹剧的政变,拥立汉顺帝的以孙程为首的19名宦官位不过中黄门,只是宫内的低级宦官,并非手握实权的中常侍,也没有事先得到朝臣的支持,然而取得了完胜,这其中固然有阎氏外戚的政治低能及北乡侯病逝造成人心不稳的因素,其实根源在于汉安帝本人所握皇权的虚弱和朝臣的对立。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从东汉建国开始,东汉政治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皇权不振,然而在东汉初诸帝的政治宣示中是汉家中兴、追踪宣帝,力图实现的政治理想是朝无威褔之臣,邑无豪杰之侠,从光武到和帝,这其中虽有窦氏外戚秉政的插曲,东汉前四帝皆能做到政自己出,权不下移,东汉的国势在和帝朝也达到了鼎盛,这一切从汉和帝选择皇后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公元96年,汉和帝立阴识(阴丽华兄长)的曾孙女、邓禹的外曾孙女阴氏为后,首开从高门大族中选取皇后的先例(汉明帝马皇后、汉章帝窦皇后被立为后时其家族皆为罪臣),随后年邓禹孙女邓绥的入宫,一场豪门宫斗就此展开(阴皇后父为阴识孙子,母为邓禹孙女,邓绥父为邓禹子,母为阴丽华堂侄女),虽然阴后被废,邓氏得立,其实结果是南阳阴邓两大豪族两败俱伤,不仅阴氏或死或流,邓禹孙邓奉、邓毅被杀(小阴后舅、其母和姨母被流放越南),邓禹长孙高密侯驸马邓乾被国除。汉和帝用实际行动验证了对外戚一以贯之的防范和打击。然而随着汉和帝105年的早逝,颇具政治野心和手腕的和熹邓后走上前台,东汉皇权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衰落。

▲影视剧中的和熹邓后邓绥形象

汉和帝子多早死,有长子刘胜、刘隆、邓绥为自身揽权废长立幼,立尚在襁褓的刘隆为帝,在刘隆不到一年夭折后,邓绥改变帝统,再次舍弃刘胜,改立废太子刘庆长子刘祜为帝,即后来的汉安帝,为长期秉政奠定了基础,为示恩于世家大族,邓绥先后赦免了窦、马、阴等获罪大族,永初六年绍封绝国的云台二十八将之后,并且坚决消灭了司空周章、袁敞等反对势力,以其兄邓骘为大将军,重用邓氏外戚掌握兵柄,邓骘开幕招揽人才,和熹邓后秉政十六年,无论从时间的长度和擅权的广度都远远超过了之前的窦氏外戚,期间东汉弃西域,东汉第一次大规模羌乱爆发,持续十余年,在藉户口从5300万下降到4800万,东汉从皇权到国势出现了第一次严重的统治危机。东汉之后循环出现的外戚和宦官交替乱政在邓绥时期已经显现,如朱穆曾上书评价和熹邓后执政时期重用宦官导致宦官做大(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以阉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自此以来,权倾人主,穷困天下)。

▲影视剧中的汉安帝刘祜形象

汉安帝重建皇权的努力

汉安帝被认为是东汉的第一个昏君,也是东汉最无能的君主之一,东汉之后庙号泛滥,却无人为汉安帝上庙号,只得以陵为庙号,被称为汉恭宗,以其重用左右、残害大臣、废黜独子而备受诟病,虽然这些都是事实,汉安帝政绩也无可多称道之处,但另一面公正的说汉安帝为夺回皇权、做到政自己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皇颇费了一番心思和努力,只不过最终走进了一条死路,也注定了落得昏君评价的悲剧性结局。

▲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的东汉安帝恭陵

公元121年,邓绥病逝后,汉安帝始能亲政,颇欲有一番作为,虽然到后期汉安帝与和熹邓后关系已极为紧张,朝野上下甚至有邓绥欲废汉安帝立平原王的传言,为了证明自身皇统的合法性、汉安帝颇为明智地塟阴丽华最高礼仪埋葬了邓绥,并在大臣的支持下以熹(有功安人)为谥号高度肯定邓后一生的作为,并追封自己祖母宋贵人为皇后,父清河王刘庆为孝德皇,后以图谋废立为由清算邓氏外戚,邓氏一门八人皆死于非命,被汉安帝特意摘出的邓骘父子也在郡吏的逼迫下自杀,一切似乎都表明汉安帝能夺回大权,摆脱一个傀儡的命运,然而汉安帝很快面临朝臣集团的强力反击,不得不妥协替邓氏平反,原因即在于邓后十六年的秉政、邓氏与朝臣结合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共同体,士族专权的格局已经显现,绝不是邓后之死即可轻易改变,当时朝臣大多出自邓骘幕府,虽然他们在邓氏外戚遭难的时候并未替邓氏求情,但否定邓骘无疑否定了他们掌握朝政的合法性。汉安帝无力清洗整个朝臣集团,不得不自我否定,替邓氏平反,汉安帝夺权的第一回合以完败告终。为安抚邓氏、汉安帝将其妹舞阴长公主嫁给高密侯邓褒,为改弦更张,打开政治僵局,汉安帝力排朝臣众议,派遣班超子班勇领兵出关收复了沦陷近二十年的西域,并且重用不阿附邓氏的陈宠、杜根等人,以图建立自己的班底,由于自己母系身份低微,汉安帝在外戚方面不得不重用其嫡母耿贵人的兄弟耿宝为大将军、及阎皇后兄弟掌握禁军和朝政,在邓氏外戚专权时期对外戚专权不置一词的朝臣几乎一致反对汉安帝重用左右近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出自于弘农杨氏,汉安帝亲自将其拔擢至太尉的邓氏旧人著名清官杨震,忍无可忍的汉安帝出手逼死了杨震,更加剧了和朝臣集团的独立,汉安帝也只能变本加厉的依赖左右近戚来对抗朝臣,维护自身脆弱的皇权。直到124年,汉安帝废黜了由邓绥册立的自己的独子汉顺帝刘保,并借机对支持既有政治格局反对废太子的朝臣进行了大规模清洗,才初步掌握了朝政的主动权,这距其去世已不到一年,随着他的猝死,宦官的发难加上蛰伏的朝臣的全力支持汉顺帝即位、一夕之间,朝政格局再次回到了原点,或许汉顺帝在其成年后才清楚不重用近戚及宦官,自己只能是把持朝政的世家大族的玩偶,重用能夺回皇权,必然导致朝局的混乱和政治腐败,走上一条其父重用近戚以维护皇权的旧路,其后的汉桓帝、汉灵帝大致如此,宦官的膨胀与世族的矛盾完全激化有了两次党锢之祸,世族和东汉朝廷更加离心离德,黄巾起义、军阀割据随之而来,东汉也到了其历史的尽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