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独特的一面,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思想大开放与气势磅礴的诸侯争霸遥相呼应、秦汉时的国家的统一与社会文化大发展融合并存、到了三国时期情况一发不可收拾,宛然象个小春秋,但不乏气势恢弘出类拔萃的一面……
我谈不上“品”三国,希望通过这篇连载能够结识更多的“三国之士”。
经常翻阅文献《三国志》,从小爱看《三国演义》,甚至沉迷于三国虚幻的游戏世界,让我近距离的了解那些遥远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相交融,感悟颇深!
中国的儒学让我们分清了好与坏(恶),正是这种感染让我知道了三国中的“好人”与“坏人”的区别。我墨守成规了20年的定律:刘备是好人,是匡复正统汉家王朝的理想接班人。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做为三国中一个最重要的历史人物。深受儒学熏陶的作者罗贯中用心良苦,在作品中勾勒出一位正气凛然、知人善任创建一代伟业枭雄形象。小说终归是小说,存在偶然和虚假的成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那历史上的刘备真的是罗贯中描写的那样的一代枭雄吗?几乎有历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历史的真相,会用自己思维方式对刘备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我就不用在这班门弄斧或是买官子了。
在这里请允许我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还刘备一个原貌。希望能得到诸位“三国之士”的赐教。在我看来,刘备的的确确是一个了不起甚至可以说是个传奇人物,开始从他的长相外观上看都不同于一般人:双臂垂到膝盖。身高臂长换到现在他可以在NBA天下无敌了。言归正转,刘备的确是皇亲国戚(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可谓是没落的贵族,在他的祖父(刘雄)那一辈就在河北琢郡安了家。刘备自幼父亲(刘弘)早死和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想必卖草席的经历是他一生中的耻辱,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非常生动,泪流满面的向关张兄弟叙说着自己身为皇族望着汉室江山在风雨中飘摇,人民在水生火热之中备受煎熬,自己却不能为朝廷分忧、为百姓分忧的内心告白。其实刘备有着这样的广阔胸襟,而资助他挖取人生第一捅金的则是中山国商人张世平和苏双。
刘备的命运是坎坷的,同时拥有超级猛将关羽张飞的他却不能在军事上占到任何便宜。寄居于辽东的公孙赞(因为他们是同门师兄弟)、投奔于徐州的陶谦、坐过曹操的坐上宾、狼狈时在袁绍帐下效力、和同宗的刘表、刘璋成为过关系紧密的盟友等等。一直没有什么大的人生突破,打一抢换一个地方更像是在打游击战,但他又不具备有自己的革命根据地的条件。军事上屡屡受到打击让他不得不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实力,问题出在哪呢?徐庶点破了这一点给他引荐了诸葛孔明。这是刘备转变一生的决定,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在三国志当中都写下了这浓重的一笔,描写的相当精彩:从三顾茅庐你来我往的初次试探到诸葛亮纵论天下豪情万丈再到刘备的礼贤下士的一再要求,把刘备知人才招揽人才表现的淋漓尽致。
施展的时机终于出现了,在一系列的战争中刘备都是按照诸葛亮的既定方针一步一步的走向他事业的最顶端:借荆州到夺荆州、占领江南四郡(桂阳、零陵、武陵、长沙)、又平定了广阔的蜀中平原(也叫成都平原)、一举奠定了三分天下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汉中王到后来的蜀帝。
但他的事业没有更进一步,在胜利的面前常常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而刘备犯了一个决定性的错误将他过去的辉煌消耗待尽——太重情,以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更让我们感到惋惜的是他破坏了长期以往的吴蜀联盟,也正为了这份兄弟情谊。结拜兄弟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让他内心充满着内疚感、失落感。在这种心力交催之下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人生。在他临死前有一段温馨的小插曲,这也是历史上著名“临终托孤”嘱咐的是诸葛亮,要托孤的是太子刘禅,刘备意味声长的对诸葛亮说:“如果我的儿子将来能够成大器,还望丞相多加教导匡复汉室;如他不成材,丞相就自己成就大业。”一语让诸葛亮跪在刘备跟前痛哭流涕。或许这其中有试探诸葛亮的忠心一方面,但无不反映出信任诸葛亮的程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显示出刘备宽广的胸襟。
刘备的一生传奇坎坷,他从小人物到创建王国的经历为每一个想成就事业的人树立了一面镜子,知人善任、胸怀阔达、礼贤下士、具有高超的处世之道这些都是他成就帝业的必要条件;同时缺乏必要的执政军事能力和太重情重义是他人生悲剧下场的主导。
刘皇叔的故事说不完,但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一致的,也总是以“仁慈”、“好贤”、“敬重”等字眼来形容他。可见他在今天人民心中的地位有多崇高!
把您所认识的刘皇叔告诉我,我很乐意接受新的意见和想法一起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