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无论关羽、赵云、诸葛亮等多么劳苦功高,还是逃不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宿命悲剧。越是挣扎,命运之网收得越紧。
鸟尽弓藏
《汉书》中有一段从韩信嘴里说出来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说的是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剪除异姓诸侯王、大杀功臣的事,给汉高祖刘邦勾画出一副疑神疑鬼、寡恩刻薄的嘴脸。
残酷无情
《三国演义》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理想明君的典范、正统汉室皇权的继承者。既仁厚爱民,又诚实忠义。而鲁迅先生对刘备的评价就毫不客气了——表面道德信义,实则假仁假义,残酷无情、不思进取而又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皇帝忌讳
如果刘备一统天下,那些文臣武将定会趾高气扬,居功自傲。由于开国元勋的特殊贡献,势必形成分割皇权的现象,这对于刘备这个权势欲极强,又有政治手腕的皇帝而言,是无法容忍的,他绝不容许有皇权的潜在威胁,或会罗织罪状,杀戮功臣,直到斩草除根,方才罢休。况且史载:长子刘禅性情敦厚、善良仁爱。刘备如果不扫清道路,那么子孙继位之后,局面将会不可收拾。
武将关羽
三国历史上,关羽给人形象是武勇有余,孤傲自大,“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的心态,他也耻于向“卧龙”、“凤雏”学习。在战场上,关羽的刚愎自负则表露无遗,在黄忠落马时,以一句“不杀落马之将”十足地撑起了自己的面子,此后他愈战愈傲,愈胜愈骄,若不是黄忠厚道,英雄相惜,以箭射盔缨加以警告,恐怕关公早成了骄兵必败。如果刘备统一天下,最不放心、最先要杀的人就是关羽。关羽的自负自傲令他麻木,面对严酷的政治角逐懵懵懂懂,身处残酷的政治旋涡却昏聩无知——这里不是说关羽会造反,但不造反不代表就不会死。韩信、周亚夫何曾造反?
亲信赵云
赵云以刘备为明主,投其于艰难,为蜀汉立下了大小无数的战功,是当之无愧的千古良将。当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时,“玄德果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此间乐不思蜀”,不愧是阿斗之父),赵云苦劝刘备回荆州,先主大怒。赵云犯颜直谏的性格,让刘备看上去,是对他不敬。如果刘备统一天下,赵云明知“先主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还如此锋芒毕露,怎能让刘备不欲除之而后快?龙有逆鳞,触之必怒!——不是所有人都像魏征那样幸运,赤胆忠心有可能换来的是血腥屠刀。
文臣孔明
诸葛亮出山时就说,等刘备功成,他就隐退。所以,刘备一统后,诸葛亮可能告老回乡,不问政治,每天以读书下棋为乐,口不言功。即便他想逃避现实,政治斗争的漩涡也会把他卷进去。或许老对手李严指使亲信攻击诸葛亮,无中生有地诽谤他图谋不轨,刺激刘备的猜忌心理!在刘备“家天下”的统治中,诸葛亮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不除掉他,寝食难安。统治者的眼里从来不念旧恩——大明“神算子”刘伯温,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纵然急流勇退,也难逃杀身之祸。
宿命悲剧
君臣关系的模式,要求臣子只能充当朝廷的鹰犬,不允许他们有独立的意志,即使是以刚正闻名的汲[jí]黯,在汉武帝面前也把自己说成狗马病(谦称自己的疾病),这就决定了君臣关系、尤其是开国君臣关系的脆弱性。纵观历史,面对帝王们荒诞无稽的指控,被屠杀者们保持着令人难以理解的沉默,被牵连进去的就安安分分地等死,侥幸逃脱的则暗自庆幸白捡了一条命。无论关羽、赵云、诸葛亮等多么劳苦功高,或也逃不脱不了“君主专制”赋予他们的宿命悲剧。越是挣扎,命运之网收得越紧(各位自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