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命遗传学家与历史学家跨学科合作,推进曹操后代谱系变化和DNA征集检测分析,取得阶段性成果。历史研究显示,大致可以排除曹操是夏侯氏的后裔。对样本库中已有的曹氏DNA检索也发现,中原地区曹姓Y染色体显示出高度一致性。课题组已经推衍了一份曹操后裔的迁移谱系,初步确定曹氏分布的重点区域,即将进行曹姓男子的DNA采样。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日前宣布,将征集曹姓男子检测Y染色体,借助DNA技术解开曹操墓真伪疑问,引来广泛关注。该项目负责人李辉介绍说,目前每天都有志愿者主动联系,实验室已接到了几百名曹姓人士报名。但因分布在全国各地,需要找到合适机会到复旦大学参与检测。现在已有数十位志愿者参加。还有姓操的人也自称为曹操的后代。
曹操原来就姓曹
复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韩昇主持的专题研究,否认了“曹操父亲曹嵩原姓夏侯,后来成为大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改姓,曹操实际是夏侯氏后人”的说法。
韩昇教授解释说,曹操原姓夏侯的说法早在曹氏政权存在之时,其对手就已抛出,目的在于以此抹除其政权在政治上的正统性。以后又由于《三国演义》流传,曹操的祖父曹腾虽然是宦官,但北魏时期有曹腾兄弟墓的记载。而调查发现,曹家有从本宗的兄弟家过继的传统,这完全符合中国的过继原则。司马氏建立西晋后,并未对曹氏宗族进行历史上改朝换代常见的彻底清洗和屠杀,只是将他们集中到了邺城。根据文献,从两汉到隋唐、宋代,对曹操后裔一直有所记载。
据曹氏族谱确定采样重点
除了历史文献研究外,项目组还分析了现存的曹姓族谱。据了解,全国公布的曹家著录的族谱共285件(包括海外),其中上海图书馆收藏118件。其中有一些家谱明确声称是曹操后人,且有清楚的传承谱系。研究者为了减少误差,对哪怕仅是一点可能性的相关族谱都进行了考察分析,而且正在面向全国征集藏在民间的曹氏族谱。
根据对曹氏族谱的分析,专家确认,今天江苏、安徽、河南、山东交界的部分地区,应是古曹氏分布的地方。历史上,曹氏曾经历向南迁徙,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如浙江、江苏、安徽、湖南、上海等地,且集中在其中部分县市。
根据历史研究成果,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划定了征求采集曹姓男性DNA样本的重点区域。李辉博士表示,他们即将派出工作组到中原曹姓聚居的重点区域进行调查,期望找到有家谱记载或祖先传说的曹操后人的聚居地,与已有族谱作比对,进行重点采样。这个采样和分析过程大约只需要两三个月。在完成足够的现代人DNA检测之后,再去与文物部门合作,对珍贵的安阳墓内的疑似曹操骨头进行古代DNA分析。他们还希望能够对安徽亳州发掘过的曹操宗族墓出土骨殖进行检测和比对。
古DNA检测无技术难度
李辉博士介绍说,古DNA检测技术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如今欧洲有了对生活于距今30万年至9000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全测序结果。证明这些早期智人长着白色的皮肤、红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但古DNA的检测与现代人不同,比如无法以曹植的骨骼与疑似曹操骨骼进行比较,作“亲子鉴定”。
针对种种质疑,李辉表示,全国的曹姓人口约有770万,找到曹操后代的可能性并不像有些人质疑的那样“微乎其微”。一旦找到曹操家族Y染色体上的特征性的位点,这个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进行Y染色体全检测虽然成本较大,却已不再有技术难度。惟一的技术风险在于,曹操的骨骼完全腐烂,或已被金属物质浸染,无法进行DNA检测了。检测古DNA时先要进行清洗,防止骨骼表面有现代人触摸后留下的DNA痕迹,随后在高度清洁环境中,抽取少量最内部的骨粉,将对文物的破坏降到最低水平。按照国际规范,古DNA样品要在两个完全独立的实验室分别完成,其结果才获得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