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曹操献刀:一场完美的自我炒作

曹操是个人物,应该说是首屈一指的乱世枭雄。在当今历史教科书上,曹操被定位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但这些“荣誉称号”远远不能够概括曹操全部,曹操还是一位尤善自我炒作的行家里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炒作”一词的定义为:“个人或者他人通过某些手段、技巧,来对自己或自己的行为、作品等进行刻意宣传,以达到提高人气、声望的目的。”以此推定,“孟德献刀”事件绝对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自我炒作。

“孟德献刀”的典故,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但在陈寿编撰的《三国志•武帝纪》中,却惜墨如金,跳跃而过: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天下动荡不安,董卓进京,第一个大动作是“立献帝”。明面上给大伙摆个傀儡皇帝,并一脸严肃地说:喂,你们都给我听着,这个刘协就是你们的新主子,跪下,磕头。实际上,生杀大权都握在了他的手中。第二个大动作,便是“表太祖为骁骑校尉”,借以拉拢党羽,“欲与计事”。紧接着行文一转,“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脚底抹油,溜了。人家看得起你,提拔你,你为什么要溜呢?关于这一段,《三国志》含糊其词,不能不让人生疑。退一步说,在那个年代,曹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校尉”。那时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校尉官衔不大,充其量相当于现在的团级干部,而且曹操晋升不到一年。史载,中平五年(188年)八月,灵帝为削减外戚大将军何进的兵权,于西院设统帅部,成立新军。新军统帅部共设八校尉: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史称“西院八校尉”。八校尉中,曹操算不上重量级,董卓有必要拉拢他吗?即便董卓“慧眼识英雄”,看出曹操将来有可能成为人物,给他升了官,那他为什么不感恩,却要溜呢?《三国志》语焉不详。其实承接这段历史的,便是曹操“自我炒作”的第一出拿手好戏:“孟德献刀”。

对这件颇具轰动效应的大事,《三国演义》如此描述:一天,曹操借王司徒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走到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义子吕布侍立于侧。董卓问曹操为何来迟,曹操忙找个借口,说马走不快。董卓充大方,便让吕布去选一匹西凉好马送给曹操,吕布应声去了。曹操正想行刺,忽又多了个心眼,董卓力大,一旦打不过,不连脑袋都搭上了吗?还是等等再说。董卓是个大胖子,不能久坐。不一会儿,便侧身躺下。曹操见时机到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里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恰恰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了。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到一口宝刀,想献给你。你老人家不是提拔过我吗?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去看马,曹操胆突突地想,还是跑吧,万一露馅,小命可就没了。于是接过马缰,翻身上马,逃之夭夭。

掩卷细想,总觉得曹操献刀这事儿太玄乎。董卓既非弱智,又非痴傻,他废掉汉灵帝,当上“一把手”,得意之余必然要增派人手,加强警戒,以提防那些对立面收拾他。你曹操是什么级别,能轻而易举见到董首长,并能进到触手可及的旁侧?就算董首长降尊纡贵,邀请你曹操,人家门口的那些警卫和游动哨,肯定比现在超市门口的那些保安本事强多了,你曹操能有下手的机会?根本不可能。

既然不可能,那“献刀”一说便摆脱不了“自我炒作”的嫌疑。曹操不是诗人吗?吃文字这一口饭的,故弄玄虚整个景,神乎其神布个局,当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或许曹操只是跑到人来人往的街头,在人堆里扯着嗓子叫嚷了那么几句:南来的北往的,打拳的卖艺的,摆摊的卖耗子药的,大家伙听好了,我曹操曹孟德可是去刺杀董老贼了!你要不信,等一会儿董老贼就会来抓我!吆喝完,又壮着胆子喊了几句“**董卓,铲除汉贼”的反动口号,然后撒丫子开跑。坊间不是有句话叫做“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嘛,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大街小巷便传得沸沸扬扬。况且“三人成虎”,“孟德献刀杀董贼”这事就变成了有鼻子有眼的真事。

曹操的精明之处还在于,他抓住了董卓的心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你曹操睡就睡了,怎么还一脚把我给踹下了床?骂我汉贼,想取我性命?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喝了虎骨汤!我连皇上都敢废,还在乎你个小小的校尉?来人,通缉,全国通缉!

董卓不知道,曹操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要的就是这个广告效应。有了这个“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名声,曹操才能回到乡里,招募军马,自立山头。要不然,谁知道你曹操姓谁名谁,是何方神圣啊!果不其然,事态的发展的确按着曹操的预料来了。逃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一切进展顺利。转过年来,“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武帝纪》)

“孟德献刀”事件后,曹操便正式登上国家级的政治舞台,并官升**,由“典军校尉”摇身一变成了“奋武将军”,为将来大展拳脚打下了扎实的政治基础。后来,曹操又把握时机,接连策划了几次吸引眼球的“自我炒作”,诸如“以发代头”、“望梅止渴”等,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轰动效应。如果说“孟德献刀”是曹操自我炒作的“开山之作”,那“以发代头”则堪称登峰造极的典范之作—有一次行军时正值秋收,曹操下令不得践踏禾稻,却故意让自己的坐骑受惊而踏到稻田内,于是欲自割头颅,后被部下劝阻,遂以发代头,以显军纪严明。因为孔老夫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我割发便等同于割头,哼,可你们要违犯了军纪,想再让脑袋留在颈项之上,那是做梦!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