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诸葛亮真是一个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人么?

诸葛亮真的聪明吗?听到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明知顾问。笔者却觉得,诸葛亮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威望,之所以“功盖三分国”,我想更多的是后人为其作传的结果,换言之,是一种世世代代的炒作。

客观的说,诸葛亮具有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华,是位杰出的军师,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但是我们平常听到有关他的一些传奇故事,对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能呼风唤雨”等神乎其神的评价,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现在的很多人都喜欢看电视、小说或野史,也往往把自己看到的当成历史。可小说本身虚构的成分特别多,又习惯于常人的思路,将所有的优点往一个人身上堆,把所有的缺点往另一个人身上栽,因而使得“智者越勇,恶者越奸”,这也许就是一种民族劣根性吧!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但是笔者认为,诸葛亮无论从享受人生方面去看,还是其对历史的作用来看,他都不是最聪明的,现整理出一代军师的五点“愚为”。

1,第一愚: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

其本躬耕于南阳,却被刘备三顾茅庐而请出来了,放弃了自己原本的人生信念和处世态度。

2,第二愚:不能审时度势,利用优势资源,做出正确的选择。

诸葛亮出山之际,天下大乱,不出山就算了,出山的时候选择了资源处于最劣势的刘备,逆势而为,苦苦经营,不仅阻碍了历史的进程,而且这个错误选择的阴影伴随其一生,导致其最后的病死,阳寿早尽!

3,第三愚:用人有疑,疑人还用。

一个是当初魏延加入时,他就根据其脑后一根反骨断定其以后必反,毫无任何证据和先兆而且是人家投奔的时候这么判断纯属臆断!而且后面还大用特用。还有一个就是马谡,马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家都怪马谡,我觉得其根本原因是诸葛亮这个管理者没做好,事先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是疑人还用,最后沉重的后果他也自负了,直接导致出兵失败,从此一蹶不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管理者最基本的常识都做不到,所以不能说其不笨!

4,第四愚:一生求稳,过于呆板,不懂得变通。

我记得没错的诸葛亮是六出祁山,姜维是九出祁山伐魏,每次还都是同样的粮食问题最终撤回。不但自己笨,还把姜维这个天才也教得和他一样笨,姜维跟他之前做了不少有名得事情,跟了他之后基本没啥出彩得地方。六出九出,说明不是一般的呆板,而且每次都是断粮,一个管理者六次同样的方法还因为同样的原因失败,还把下一任管理者带成和自己一样,不能不说是笨到极点!笨得可气!如果能象玩空城计一样,来一次不一样的出兵,直捣魏都,说不定效果比空城计还好(书中魏延有抱怨提及),直接拿下,历史改写。真让人痛心啊!

5,第五愚:不懂放权,活活累死。

诸葛亮凡军中二十两银子以上的事务都要亲自过目,这样不累死才怪!司马懿抓到小兵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感叹诸葛亮命不久已。做为一个管理者,不懂得放权,把自己活活累死,这不能不说是笨得经典;虽然当时五虎上将已不在,但是当时人才还是很多,姜维张苞之类的人才并不比其他二国少。

综上所有,只能感慨一下,诸葛亮是失败的一生,从其择业工作开始就注定其悲剧的一生,因为他违反了太多管理常识,虽然他会在微观上玩一些小聪明,但还是未能改变复兴汉室的大局。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