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揭秘乾陵封藏宝藏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惊天秘闻

素有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之称的乾陵埋葬着唐高宗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稀罕的。

更让世人无法弄明白的还有,武则天为何要为自己竖一块无字碑?乾陵被盗过么?以及乾陵“藏宝500吨”猜测是否有科学依据?所有这一切,在发掘之前,都是谜。

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四十多年前,陕西省文化部门曾正式向中央政府递交了《乾陵发掘计划》,但周恩来总理提笔在这份可能“石破天惊”的计划书上写道:“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虽然发掘乾陵的计划被禁止了,但在考古界,围绕着挖与不挖的问题,一场持久的纷争就此展开。其间,虽有几次较大范围的讨论,但发掘乾陵始终未能实现。

幽宫重启之日,石破天惊之时

乾陵的巨大魅力不光在于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更在于它体内珍藏的无价文物瑰宝。

据乾陵《述圣纪》碑记载,唐高宗临终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珍爱的书籍、字画等全部埋入陵中。武则天营建乾陵的目的是为了报答唐高宗的知遇之恩,因此,陪葬入乾陵的稀世珍宝一定不少。

这是一个满藏无价瑰宝的地宫。有关专家对乾陵地宫的探测工作,结合已发掘的乾陵陪葬墓和有关文献,推测乾陵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或有耳室。中室置棺床,以放置皇帝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皇帝身穿12套大敛之衣,头枕玉匣,口含玉贝,仰卧于褥上,面朝棺盖。盖内侧镶饰黄帛,帛上绘日、月、星辰及金乌、玉兔、龙、鹤等物。

武则天乾陵的“双乳峰”

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对此,乾陵博物馆副馆长樊英峰曾撰文介绍:目前考古工作者将乾陵地宫内可能藏有的文物分为六大类:

①金属类,有金、银、铜、铁等所制的各类礼仪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装饰品、工艺品等;

②陶、瓷、琉璃、玻璃等所制的器物、人物和动物俑类;

③珊瑚、玛瑙、骨、角、象牙等制成的各类器具和装饰物;

④石质品:包括石线刻、石画像、人物及动物石雕像、石棺椁、石函和容器;

⑤壁画和朱墨题刻。

⑥纸张、典籍、字画、丝绸和麻类织物,漆木器、皮革和草类编织物等。

很多考古学家都相信,乾陵幽宫重启之日,必是石破天惊之时。

盗墓的几个传说

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据文献记载,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四十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四十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古往今来,多少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

经勘验,乾陵葬墓至今未被盗过。1966年至1971年,中国考古学家曾多次对此墓进行勘察,结论是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你能看到的只是“九牛一毛”

乾陵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重点旅游景区,也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性旅游区。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都西安76公里。它是一座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地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据说,唐时的堪舆家认为,梁山大利女主。所以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因为墓穴尚未打开,所以目前只能从外围窥见陵墓,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则天两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雄伟的乾陵仿唐长安城格局构筑,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城三个部分。内城面积约为230万平方米,有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四门。外城周长40公里。现存有华表、翼马、无字碑、61蕃臣石像等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100多件。

乾陵石刻是乾陵地面重点文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乾陵司马道两侧,华表、翼马、翁仲、六十一蕃臣像、无字碑和述圣纪碑等是其杰出代表。乾陵石刻题材新颖、生动逼真、雕刻简炼浓厚,这些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代表了唐王朝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石刻艺术,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也是中国现存古代组成大型石刻艺术的杰作。

在陵园的东南隅分布有17座陪葬墓。目前已发掘了其中的5座,出土了以唐三彩为代表的珍贵文物4000余件,壁画1200多平方米,石雕线刻画150平方米。经保护性整修后,永寿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地宫全年对外开放,供中外游客参观。

壁画是乾陵陪葬墓的主要出土文物之一,面积大、品位高、题材广、内容新。永泰、章怀、懿德等陪葬墓出土了约1200平方米绚丽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唐代瑰丽的地下艺术画廊。其中《宫女图》、《打马球图》、《客使图》、《狩猎出行图》、《观鸟捕蝉图》等壁画,对研究唐代建筑、服务、风俗、体育活动、宫廷生活等都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的一个特殊种类。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唐三彩,分为生活用器(三彩盘、绿釉瓶)、俑(三彩天王俑、武士俑)、动物(三彩大马)和各种模型四大类,尤以生活用器、各种俑和动物最多。表现形式多样,体现了唐朝社会开放、繁荣昌盛的时代特征。

着名的无字碑是为女皇武则天立的一块巨大的无字石碑。武则天为何要为自己竖一块“无字碑”?至今仍然是个谜。宋金以后,无字碑开始有人在碑上题字,无字碑变成了有字碑,其中包括女真文,女真文字现已绝迹,这些文字就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及历史的珍贵资料了。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