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阶梯不应过渡追究个人责任
很多人认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基本上就两个原因,一是美国和平演变,二是戈尔巴乔夫的背叛。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两个原因恰恰是所有原因中最表面、最浅层次的。苏联和美国的斗争,或明或暗、或文或武,你死我活,世人皆知。但为什么人家没败你败啦?是你自己有问题嘛。毛泽东早就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在苏联解体的问题上,过多追究个人责任的做法并不可取。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革命失败的教训时,也特别批驳了“领袖出卖”论。苏联到戈尔巴乔夫手里已经积重难返。
二战中,苏联与英美是同盟国成员,是盟友,这对斯大林的心理产生过强烈冲击。战争的一个最重要结果,是为苏联这个封闭的社会打开了窗口。几百万苏联红军打出国境,来到欧洲,大开眼界。我在俄国档案中看到许多普通战士的家书,有人说:匈牙利一个普通居民家里竟然有抽水马桶!有人说:捷克斯洛伐克的老百姓家里挂了个壁毯,这在原来俄国贵族家才有呀!
更有意思的是,战功卓著的朱可夫元帅被斯大林撤职,真实原因当然是功高盖主,但档案中反映出来的罪名竟然是从占领区往家里运送红木家具。
与外部世界接触以后,苏联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自认为代表着人类前途的社会主义的现状还不如资本主义?我们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究竟在哪?党内领导层出现了一种要求变革的倾向。在俄国档案里有一个材料,是1947年2月起草的苏共十九大党纲,提倡加大对农业和轻工业投资,强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许多方面与后来的二十大报告十分相似。
赫鲁晓夫求变为何不深入,并很快被抛弃
赫鲁晓夫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他的目标有些朦胧,总体还是不错的,只是缺乏保障的措施。公开批判斯大林是他没有政治智慧的表现。
1958年以后中苏分歧加剧并逐渐公开化,中国提出反对修正主义的口号对赫鲁晓夫是一种压力。腹背受敌、内外交困,赫鲁晓夫下台是迟早的事。他的变革不深入,当然还有党内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苏联的历史对世人有哪些启示
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发展模式,被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这种只靠国家力量发展和增强与国家国防实力有关的少数部门,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又使民众得不到实惠。商店前排队购物的队伍越来越长,人们的耐心也越来越有限。党内外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苏联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缺少民主和监督,公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导致官员的腐败与为所欲为。
苏联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国的邓小平坚定不移地在经济体制上搞改革开放,抓住了历史机遇,开创了中国一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