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灾害当中,火灾是众多的灾害当中最容易引发的一种灾害。为了应对这种灾害,现代人类也因此想到了很多预防以及及时补救的措施。现在社会科技发达,面对火灾还是很很多办法的,最简单的就是灭火器了,在公众场所灭火器是所处可见的东西了。那么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没有灭火器,而且大多以木材为建筑材料的古代中国是怎样对应火灾的呢?
翻阅资料才发现国人早就有了应对火灾的措施。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明确提出要有节制地使用火,并且设置了专门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员,称为“火政”。 到了宋朝,中国出现了专业的消防队,他们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督促居民按时熄灯,消除火灾隐患。在发生火灾后,各支部队密切配合,运水灭火,抢救百姓,井然有序,而且还有维持秩序,防止人趁火打劫的专职人员。
清朝晚期,南京地区火灾频发,时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从上海洋炮局购进了4架新式消防水龙。当时南京地区一旦发生火灾,当地驻军也会参与灭火,他们主要负责维护秩序,帮助灭火队运水,阻止火灾的蔓延。这有力的减少了火灾造成的损失。
为了应对火灾,古人也发展了很多灭火器具,除了基本的大水缸外,还有形状长圆、备有提梁的水桶,以及水袋、水囊。水袋是用马或牛的皮做成的,可以装三四百斤水,带口封起来,插进去一根中空的竹子,水就可以通过竹子流出来,发生火灾时,就由救火队员抓着竹子向着火点注水。水囊是用猪或者牛的膀胱做成,里面装着水,起火时,将水囊扔到着火的地方,水囊被烧破,里面的水就能灭火。
明代出现了一种叫做“唧筒”的灭火装置,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先进的设备了。因为它既可以汲水又可以喷水。 在当今社会,消防安全尤为重要,每一个人都应该提高防火意识,以及应对火灾的能力,才能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种装置有点像现代社会的灭火水枪,大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灭火水枪的原理就是从明代所流传下来的吧。这里不得不说古代人的智慧真的是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