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王衍:误国美男子
魏晋时期,王家无疑是顶级豪门之一。王家从西晋立国,就享受到了他人不可能享受到的富贵。自然,作为王家子弟,王衍的出场得到了当时人们的一致好评。
作为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却最是牛皮轰轰的王戎,他把王衍这堂弟更是夸到天上去了,他认为王衍就是“瑶林琼树”,如果真要从当世去找能和他相匹配的人物,那只有去古代找了,唬得听这话的司马炎一愣一愣的。
王敦则说:“(夷甫)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把自家族人比作珠玉,却把别人都当作瓦石了,这话符合他一贯的风格。虽然不如别人说的好,但是他本来就有大老粗的名声,再粗俗一点,你能奈他何?他虽然被人称作是大老粗,但是明显是胆大心细的主:王衍的确长得美嘛,你看他清谈时的标准配备,一定有白玉柄的麈尾,偏他的手和白玉已浑然一体——那会儿就是以白为美。
当然,除了王家人,当世名士就没有几人没夸过他,不过,相对于王家人的夸赞,山涛的话明显更符合事实。山涛说:“何物老妪,竟生此宁馨儿,然乱天下者未必非此人也!”王衍就是这样孩子,风神俊秀,才华无双。王衍善于清谈不假,一张利嘴说尽天下大事,出得大风头。但是他也是信口雌黄之徒,虽能及时更正错误,却于国是无益。又极度自私,最终误尽苍生!
当然用那个时代的眼光来看,王衍是极度聪明的。
首先是他自己的婚事。当朝皇亲杨骏曾经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王衍,可是王衍装疯卖傻地偏不答应。其实王家是名门,杨家也不弱。不说从东汉杨震那会算起,就单是入晋以来,杨家一连出了两位皇后,那权势也是如日中天。何况杨家姑娘个个出色,配上王衍正好是郎才女貌,怎么就入不了王衍的眼?难道王衍的确超凡脱俗,根本不靠娶名门小姐来壮大自家声威?
当然不是。王衍最终娶了郭家小姐——郭泰宁的女儿为妻。太原郭氏从东汉时期起就名满天下,尤其是到了郭淮时代,郭家满门,尽皆高官,手握兵权的人数不胜数。您看,王衍终究是走了门当户对的路了。
那为什么他选郭弃杨呢?杨氏清贵,郭氏也不弱。重要的是,杨氏到了杨骏这一代,青黄不接,眼后就要后继乏力。郭氏在这一点上则更有优势,与郭氏联姻,前途无量。所以,尽管杨小姐美貌无比,郭氏丑陋贪婪,但是王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与郭氏联姻。
王衍自己的婚事,他是选择于已有利的一方,大家都是这么做,也不能说什么。但是他在女儿的婚姻生活中做的那事,就让人看不惯了。王衍有两个女儿,老大象王衍,貌美如花,老二则更多地继承了郭家人的基因,长得一般般。太子司马遹希望能娶王大小姐,但是皇后贾南风却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把大小姐嫁给了自己的内侄贾谧,美其名曰亲上加亲——因为贾南风的亲娘与王大小姐的亲娘同是郭家人!就这样,王二小姐惠风就进宫作了太子妃,王衍从此作威作福。如果事情顺利的话,他将是下一任国丈。可惜,贾南风长了副猪脑子,和太子斗,并且最终葬送了西晋王朝。
本来在送大还是送小这件事上,王衍就亏待了太子。换做他人,也得找补一下。可是王衍就是出人意料。贾后与太子相斗,太子落于下风,被诬谋反,可怜的太子外祖父家就是个卖肉的下层百姓,根本谈不上出力,于是他只好写信请求岳父大人出手相助,那用意是不言自明。
于情于理,王衍都应该帮太子。可是,身居太尉、尚书令等重要官职的王衍不但没有替他辩白,反而纵容贾后,任由她胡作非为,废掉了太子。太子被废后,王衍第一时间上表请求让女儿回归王家,这意思就明白的很了。倒是王惠风见不得父亲这么下做,号哭归家,不问世事。后来刘曜攻陷洛阳,当得知要被当作战利品赐予乔属时,王惠风义正辞严,壮烈殉国。
西晋八王之乱,延续了十六年时间,导致以后几近三百年动乱,华夏族经历了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没有任何合适的词语能概括乱世人们的心情,遗民泪落胡尘。
作为皇帝家族,自然负有最大责任。但是王衍,身居高位,他做了什么?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在各大亲王势力间游刃有余,在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世里,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谋取利益。至于国家,在他眼里,不过是谋取富贵的工具而已……
当石勒问他晋为何会灭亡时,他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似乎天下之大,只有他是最清白不过的了。石勒不是个傻蛋,在他听得王衍让他称帝时,给了他一句最终的判词:“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怎能说不豫世事?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王衍最终被围墙压死,临死方才悔误,只是,为时已晚。长相再美,官职再高,掩盖不了内心的丑陋。(百家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