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有福气的象征,在民间,子孙满堂、多子多福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但这到了明争暗斗的第一家庭,却往往成了血雨腥风的来源。一切只是因为,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在这些兄弟中,最终只有一个人可以登上权力的巅峰,皇帝的儿子自是再多也不愁养,但愁的是怎么选出这唯一的继承人。为此兄弟手足之间往往争个你死我活,更有甚者,为早登大位时时期盼乃至下手让亲爹早死。
在历史上,很多皇帝为此甚至不得不防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党”其实是个很可怕的词汇,当太子最忌讳的就是拉帮结派。但当太子也有当太子的难处,拉点儿亲信在身边吧,老爹若是起疑自己就倒霉了;独自清高吧,周围有多少人盯着你的皇储之位,怎能睡得安稳?
超生禁卫军
古代中国的封建皇权,特征就是“家天下”,天下尽归皇家,理想的状态就是千秋万代代代流传,所以,对于皇家来说,当然是人马越多越好,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只是皇帝正规媳妇的数量,实际整个皇宫跟自己没有血缘没有伦理纠葛的女人,理论上都是皇帝的女人,都可以为皇帝生孩子。
所以,古代皇帝一般都有大量儿子。据传说,周文王有100个儿子,其中99个亲儿子,另加上1个义子,这当然只是传说,真实性有待考察。不过,有据可查的,比如康熙皇帝,老爷子活了快70岁,生了35个儿子,活到成年的有24个,这还只是儿子,他还生了20个格格,一共55个儿女。
再往前,历史上最风流浪漫的唐玄宗李隆基,有30个儿子、29个女儿。李隆基的突出之处在于,虽然儿子数量在历代皇帝中不是最多的,但他却可以做到杀儿子不眨眼,杨玉环成为寿王妃的两年之后,唐玄宗为了家长里短儿的事,一天里就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亲儿子。
李隆基的爷爷李世民也有14个儿子,21个公主;陈朝第四位皇帝陈宣帝陈顼光儿子就有42位;宋徽宗有儿女65位,其中31个是皇子。
所以,以现代的眼光看,每个皇帝都有一支超生禁卫军,不过,与超生游击队不同,皇帝狂生孩子不仅合理合法,而且事实上这也是当皇帝的重要任务之一。反正不存在养不起的问题。儿子多,是皇帝成功的一面,如果皇帝体弱短寿,子嗣少,往往被视为江山社稷不幸。
给孩子安排工作
儿子多了就高枕无忧吗?当然不是,皇帝养了这么多儿子,但是往往在给孩子安排工作方面犯难。给每个儿子都有份儿,那么往往造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只管太子,就造成皇子为了当太子打打杀杀;借助外戚和太监来监督儿子?只会造成宦官专权和外戚把政。
其中尤为明显的,就是儿子多了储位之争会异常残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宝座一坐就是61年,创了中国历史的空前纪录。前面提到了,康熙帝,亦是一个生育能力很强的父亲,他一共有55个子女,其中35个儿子、20个女儿。在他去世之前,其成年皇子已有十几个,至于太子更是已经四十多岁。众皇子眼巴巴地看着皇位而不可得,多年来各自沦为最危险的阴谋家。最终,老四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的清世宗雍正“脱颖而出”,成为一场混战的大赢家。
身前难管身后事,一切的一切,不过是因为儿子太多。其实康熙很早就把皇权继承人给确定下来了,老大不是嫡生的,太子定了当时只有1岁的老二胤礽。康熙当时的意图很明确,早早定了,可以避免斗争稳定政权。但是,几十年过去了,康熙依然健在,依然执政。这让当了四十年太子的胤礽心里着急,胤礽说起来真的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主儿,竟然发出“岂有四十年的太子”的怨言,并传到了老爹的耳朵里。
康熙还能信任这个嫌自己死得慢的儿子吗?于是说太子的行为鬼鬼祟祟,自己经常发觉太子晚上在帐篷外偷窥他,这让康熙产生不安全感,认为他有大逆不道行为。最终,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下令废太子。
废太子之后,早就对太子积怨很深的老大胤禔非常兴奋。见老爸康熙把太子的行为说得如此严重,就跑去落井下石,他给康熙建议,老二如此大逆不道,应该把他杀了,并表白,自己愿意为父亲动手处理此事。这番话说得很愚蠢。对康熙来说,废太子已是大事,若再杀掉儿子,岂不与暴君无异?同时,这话只会让康熙警觉胤禔的目的。果然康熙勃然大怒,将胤禔关了起来。
但太子的位置不能一直空着,康熙召集群臣让大家推举。出乎康熙意料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推举皇八子胤禩,认为他足智多谋,才干超群,而且他人缘好,不但与满族大臣关系好,与汉族大臣关系也挺好。可是,这点却戳痛了康熙。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胤礽为什么会被废?除了那句不该说的,还因为胤礽做太子的时间太长,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对康熙的权力形成了威胁。所以,当大家几乎一致推举胤禩为新太子时,他心胸狭隘的老爸不但没有为儿子出众的能力感到骄傲,反而在估量胤禩这小子暗中下了多少工夫笼络了大臣。
康熙想来想去,最终作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在康熙心里,他并不认为群臣举荐是皇八子个人能力的体现,反而认为这是在太子被废之后,胤禩收买了人心的结果。重立太子,不过是康熙的权宜之计,果然过了没几年,康熙又把太子给废了。
康熙再度废太子是康熙五十一年,已经年近六十,确立皇权继承人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康熙一再向大臣表示,会选一个能让大家心悦诚服的新太子。但是,康熙这次可能太过谨慎了,一直到十年后去世,都没有来得及立下太子。
康熙六十一年秋天,康熙皇帝在南苑打猎时突患感冒,回畅春园养病,谁知一病不起,突然去世。最终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莫名其妙地当上了皇帝。按照雍正的说法,康熙是有遗诏的,但是这遗诏却很可疑。因为康熙去世时,身边有七个皇子以及隆科多(康熙皇后胞弟,官居九门提督,相当于今儿北京卫戍区的司令,当时畅春园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去世后,正当大家乱成一团的时候,隆科多站了出来,说皇帝有遗诏,命皇四子继承大统。至于遗诏在哪里,隆科多说,这是口诏。
这个传说中口诏到底有没有,只有隆科多和死去的康熙知道。雍正帝继承皇位之始,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雍正解决起自家兄弟来也绝不手软,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除了境遇比较好的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禄和十七弟胤礼。其他兄弟不是被雍正判了死刑,就是终身监禁。
所以说,给儿子安排工作,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个大难题。为了继承大统,儿子们会拼个你死我活,有人获胜,其余的儿子就会面临遭殃。至于将政权交付他人,则更要冒着大权旁落的危险。
生个儿子当藏獒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如果皇帝体弱短寿,子嗣少,往往被视为江山社稷之不幸,然而,皇子多了,皇帝往往也犯愁,不仅儿子们之间一山不容n虎,搞不好连老爹他们都容不下。太子立得太晚,儿子们容易从小较劲,争权夺利,兄弟不和;立得太早,则容易有太多人攀附太子,结党营私,甚至威胁自己的地位。更不幸的是,此事不仅自己要犯愁,好不容易终于选出一个继承皇位,这种愁闷往往要顺带送给这位“幸运儿”。
那么,既然这么“愁苦”,为何还要拼命超生?
第一,老婆太多,不懂避孕。不解释。
第二,皇家弱肉强食,竞争太过激烈,太子经常死于非命,多生儿子做后备军。这点似乎也很容易理解,太子们有自己身体弱死去的,比如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为人忠厚,深得朱元璋喜爱,重点培养了很多年,却一病不起撒手人寰;有在储位之争中死于非命的,比如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被弟弟李世民在宣武门杀死。总之,为了预防各种各样的不幸,还是多生几个的好。
第三,生儿子多了对付外来者。李世民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读历史,皇帝们更读历史,前朝发生的悲剧,皇帝们也都心知肚明,但皇帝还是选择了多生儿子。在分析皇帝诛杀功臣的时候,我们曾猜测,皇帝们也有可能预见可能的悲剧,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无论怎么砍砍杀杀,当皇帝的总是自己的骨肉,这比大臣夺权强,比外戚宦官夺权强,而且,儿子们内讧归内讧,当外敌当前的时候,“打仗亲兄弟”,总还是自己兄弟,可以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