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拿本小说当兵法,看满清君主的三国演义情结

文/朱权(明清史研究原创团队)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初年三分归晋的一段历史风云,塑造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文字简洁流畅,故事性强,读来往往引人入胜。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在明代即广为流传,然而真正将这部书推崇备至,奉为经典的却是满清贵族们。

清朝的开国皇帝太祖努尔哈赤青年时期曾在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麾下做侍从,从而接触到了汉人的文化,读了些汉人的书籍。这其中,努尔哈赤最喜欢的两部书就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尤其是《三国演义》,努尔哈赤不仅自己时时研读,还推荐给自己的子侄们,要他们也好好学习。

受父亲努尔哈赤的影响,皇太极更是《三国演义》的忠实粉丝,他在位期间还命学士达海把《三国演义》翻译成满文发给属下大臣们,号召大家都来学习。至此《三国演义》在后金将领中成为了正式的军事典籍。清人王嵩儒的《掌故零拾·卷一》中称:“本朝为入关之先,以翻译《三国演义》为兵略。”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清初的很多军政谋略都是来自于《三国演义》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努尔哈赤画像)

为什么满清贵族们这么喜欢《三国演义》呢?说起来也简单,毕竟汉语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们要学习汉文化有一定的难度,真正的兵书如《孙子兵法》之类的对他们来说太过晦涩,很难理解。而《三国演义》的文字已经接近于白话文,故事性也很强,再加上书里还有插图,看起来简单易懂,所以历来被满清贵族们所推崇。

然而等到入主中原,坐稳江山之后,民族自尊心作祟,他们自己反倒不愿意承认这事了。他们自己也慢慢寻思过来了,觉得拿本小说当兵法研究这事说出去挺丢人的,所以到了雍正朝,雍正皇帝就多次强调要把小说和正史区别对待。结果刚说完没多久,就有个倒霉鬼撞上枪口。

某官员上书建议朝廷选拔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他引用了诸葛亮误用马谡的典故。结果惹得雍正大怒,把这官员打了四十大板又降了职,定的罪名是“不引正史”。实际上,诸葛亮用马谡这事《三国志》里是有记载的,所以他这个“不引正史”的罪名要真说起来是不成立的,但雍正第一反应却是他用了小说里的情节,是《三国演义》里的桥段,根本没想到《三国志》上。可见《三国演义》对清朝统治者的影响有多大。

雍正朝还有一件大事,竟也与三国演义有点关系,就是隆科多事件。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在雍正登基的过程中可谓居功至伟。可是仅仅几年之后,他就被雍正扳倒,抄家圈禁。雍正颁布了他的四十一条大罪,其中有一项很有趣,还排名挺靠前的。就是隆科多曾经在上书中自比诸葛亮,把康熙与雍正的皇位交接说成是自己的“白帝城受命”。这隆科多可真是读书读昏了头,“白帝城托孤”这段故事里的三个主角,如果说隆科多自比诸葛亮,康熙对应着刘备,那雍正岂不是成了……呵呵,也难怪雍正会生气了。

(影视剧中的雍正形象)

即便雍正反复强调小说要和正史分开,还因此处罚官员,但“三国热”的风头也没真的过去。到乾隆年间,有位御前得宠的侍卫被升职,派到荆州去任职。亲朋好友都来贺喜,那位侍卫却是嚎啕大哭。说荆州那地方,关老爷都守不住,我去不是送死吗。也是读书读得入了迷,走不出来了。

对《三国演义》的痴迷和推崇几乎贯穿整个清朝,到清末时候很多武人也还是拿着这本书学兵法谋略,只可惜这次要对付的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济于事了。

------------------------------------------

想了解帝王混迹职场的有趣故事,请加“明清史研究资讯”(id mingqinghistory),回复暗号“电子书”。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