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又名公孙鞅,商鞅,号商君。本是卫国国君后裔,姬姓公孙氏。
约公元前395年,出生在卫国,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阳内黄县梁庄镇。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史书称其卫鞅或者公孙鞅。
他的一生,从卫魏两国施才无门到携《法经》应求贤令奔秦;从助两次变法图强到收复秦国河西失地;从固阳之战卫鞅再居首功到西鄙之战后封商君,可谓居功至伟。
然而,公元前338年,伯乐秦孝公赢渠梁去世,新君秦惠王嬴驷登基,商鞅被车裂。
为什么居功至伟的商鞅会被车裂?
秦惠王嬴驷为何必须杀商鞅?
大家都知道,秦惠王嬴驷初登大位,需要巩固地位。那一批批老世族,虎视眈眈。可以说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商鞅可死,商鞅之法不可废。
商鞅之死的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嬴驷在太傅嬴虔及重旧贵族的支持下,被告发谋反。商鞅先逃到边关住旅店,再逃魏国。最终,被迫潜回商地,兵攻打郑县。秦惠王嬴驷在公子虔等人支持下,派兵攻打卫鞅。后处以车裂,并诛全族。
我们一起来看,纵观卫鞅一生,从不得尽其才于卫魏,到得亲孝公赏识;从两次变法到三次大战;从商君到车裂诛杀全族,不可不谓之可怜。
可以说,自他真正出道以来。为秦法而奔波,而最终也为秦法所累,不可不谓之可惜。
对他而言,有道是“成也商君之法,败也商君之法”。
“利则用之,害则除之,善于因其势而利导”公子虔这句劝告秦惠王的话,于商鞅而言,不可不可谓之可悲。
纵观商鞅其人,从初出茅庐到遭嫉恨,也算轰轰烈烈几十年。话又说回来,政治上商鞅即使功劳再大,在损害既得利益群体的同时,也必然会遭遇一番磨难。
他从奴隶做到自由之人,再到人上之人,这是他的价值。那时的大争之世,也正是因为如此成就了他。无论是诸侯君王还是保守如甘龙一党,亦或是变法图强展才华的商鞅。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自己所存在的价值,这也无可厚非成就了他们不同的结局。
事实也是如此,商鞅虽死,商鞅之法未废。
他以自己的生命为秦国一统天下铺平了道路,也造就了日后秦始皇的一统,以笔者看来,从某种程度而言,说他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奠基人也未曾不可。
笔者认为商鞅是千疮百孔的,然后历史的长河会永远记住这位为改革而殒命实现价值的人上之人,而其功过如何,自有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