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是刘备的托孤重臣,但在第三次北伐中因造诸葛亮的谣被贬为平民,那么历史对于这次造谣依据是什么呢—— 读《三国志·蜀书》的一点疑问 李严,又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原为刘璋手下。刘备入蜀时,曾在绵竹与刘备抗衡。后降于刘备。刘备死时,托孤于诸葛亮,主民政,以尚书令李严为副,统内外军事。 《三国志·蜀书》上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李严负责押运粮草。当时正值秋夏之际,又逢连日阴雨,运粮跟不上。于是李严写信给诸葛亮,说后主刘禅让诸葛亮退军。诸葛亮退兵,李严又说:“军粮尚还足,为什么回来呢?”想逃脱未完成军粮输送的责任。又给刘禅上表,说诸葛亮是假退,想诱敌一战。诸葛亮向刘禅出具了李严的信,对照笔迹,李严骗人的把戏被揭穿,被贬为平民,流放到梓橦。 乍一看《三国志·蜀书》,李严被贬罪有应得,运粮不继也就罢了,为何又要骗人呢?但仔细推敲一下,却觉疑点甚多。
李严是何许人也?乃一川中降将而与诸葛亮并受诏为托孤重臣,且统内外军事。由此可知,其头脑必有过人之处。诸葛亮也赞其:“部分如流,趋舍罔滞”,如此之人,怎么会耍出这样一个拙劣之极的把戏呢?就是头脑比白痴稍好一点的人,也不会自己的亲笔信还在别人手里,就两面造谣吧? 我认为李严被贬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李严作为托孤重臣之一,又掌握着兵权,名爵屡次升迁,地位仅次于诸葛亮。这就威胁了诸葛亮这丞相兼第一托孤重臣的地位。所以在李严升迁的同时,诸葛亮就逐步夺过李严掌握的兵权,使李严渐失主管军事的地位,就像曹爽被司马懿封为太傅一样。诸葛亮南征,完全抛开李严这个军事统帅,而后调李严自永安于江洲(今重庆渝中区),再以御曹真为由赴汉中,日益接近诸葛亮所控制的中枢。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更直接夺其兵权,只让李严负责押运粮草的工作。蜀道难,粮草往往不能到位,连诸葛亮自己也处理不好,把这个烫手山芋仍给李严,李严不出岔子才怪。于是诸葛亮借此机会,一鼓作气,拿出自己的政治本领和常用的离间计,使李严被贬,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得到巩固。 政治斗争在封建社会是很常见的,作为封建官僚,诸葛亮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受到威胁的时候,也有可能采取政治斗争的形式,排除威胁。在位时有“贞观之治”美誉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也是弑兄杀弟后才当上皇帝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