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世语》和孙盛《杂记》,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董卓入京后,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拒绝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阳,抄小路回 家乡。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时,把他们一家都杀了。为什么要杀呢?三书的说法不一。《魏书》的说法是:“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世语》的说法是:“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孙盛《杂记》的说法是:“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看来,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杀人动机。按照《魏书》的说法,是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按照《世语》和孙盛《杂记》的说法,则是因疑心太重而误杀。《魏书》是比较维护曹操的,我们姑且不信,就看后两种说法。孙盛《杂记》的说法更具体:一是曹操听见了一些声音(闻其食器声),二是曹操杀人以后说了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所谓“食器声”,应该不是洗锅碗的声音,是磨刀子的声音。曹操这才疑心。杀人以后,才发现人家是准备杀猪宰羊款待自己,误杀了好人,这才会“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凄怆,就是凄惨、悲伤。也就是说,曹操发现自己误杀无辜以后,心里也是很凄惨,很悲伤的,只好自我安慰,自我排解,很勉强地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做一个辩护。当然,这种辩护并不能洗刷他的罪过。但能够“凄怆”,总算还没有“丧尽天良”。
然而《三国演义》的改动就大了。“凄怆”的心情没有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也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前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宁肯我对不起别人,不能别人对不起我。这里说的“人”(别人),是特指的,就是吕伯奢一家,是“个别人”。后一句话说的,则是普天之下的人,是“所有人”。这个范围就大不一样。虽然都是恶,但恶的程度不同,分量不一。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曹操当时说这个话,只是就事论事。意思是虽然我错杀了人家,对不起人家,但现在也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应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在里面。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变成一贯如此,变成理直气壮了。那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贼。所以,仅凭此案就说曹操奸险歹毒,是有疑问的。
不过即便如此,毛批仍说:“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换了别人,一定反过来,说宁肯天下人都对不起我,不可以我对不起天下人。但是实际上怎么样呢?实际上都是像曹操那样做的(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然而“谁复能开此口”呢?大家都装作正人君子,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这话。至少,曹操敢把奸诈的话公开地说出来。他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所以毛批说,这是曹操超过其他人的地方,因为这个世界上伪君子实在太多。毛宗岗父子是不喜欢曹操的。他们都说这是曹操的过人之处,那就应该是过人之处了。
相关阅读 于成龙是清朝名臣,他为何被称为“于青菜” 他是除掉董卓的功臣,却为何给自己惹来祸端? 雍正评价不高的原因,给乾隆打下了丰厚基业 后期的关羽年龄大了,竟然被小将侮辱 唐朝时期的杨国忠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奸臣还是忠臣同为康熙的儿子,雍正的其他兄弟命运都是怎样的路温舒是谁?路温舒为何以爱读书而出名?杀死恩人而赏赐仇人,刘邦这操作让人没看懂蜀汉最大的冤案竟然是由于诸葛亮引起的溥仪被逐出宫之后,宫中大量珍宝为何消失南梁萧综杀亲儿子,掘父亲墓,竟然只是为了证明身份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的司马徽,才是三国第一名士 最新推荐 朱元璋的画像差别巨大,哪一个才是他的真实长相花木兰从军十二年,为何没有人看出来她是女儿身?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弟弟赵光义之手吗篡汉建立新朝的王莽,最后的结局为何这么惨曹操十分欣赏关羽,为何一直无法将他收到麾下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到底是个怎样的盛世朱元璋有很多优秀的儿子,为何立孙子朱允炆为太子开国功臣基本被朱元璋杀光了,为何徐达能逃过一劫身为三国霸主之一,刘备为何被称为枭雄?揭秘嘉庆年间的一次农民起义,天理教起义他是李自成最信任的谋士,却为何被李自成杀掉明朝晚期有军队四百万,为何被二十万清军攻入关内无当飞军是诸葛亮手下蜀汉的王牌部队,它有多强?伯邑考父亲是姬昌,为何父子二人不同姓?尚方宝剑真的存在吗?宋朝时期并没有出现陷阱密布的秦始皇陵,是怎样对付盗墓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