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古装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清朝官员给皇帝下跪时都要先拍下袖子,袖子啪啪作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为了提醒皇帝自己来了,还是觉得这十分有趣。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清朝的服饰。
清朝官员所穿的这种能拍打的袖子,俗称“马蹄袖”。原来模仿的是明朝的箭袖,但在这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将袖口做成半圆形,神似马蹄,所以命名为马蹄袖。这种装束主要是为了满足骑马射箭的需要。
这种衣服在袖口的设计也是别具一格,即在原来狭窄的袖口前面拼接一个半圆形的“装饰”。这个半圆形的东西平时是绾起来的,吃饭、上厕所放下来不方便嘛。但在打猎、射击的时候可以放下来保暖,你想东北那地儿冬天该多冷啊,这样就保证手不被冻坏。这种袖口满语为“哇哈”。
清朝官员下跪要先拍袖子的原因是皇太极的命令。据说,清太宗皇太极下了道指示,为了让满族子孙不忘骑射本领,文武官员的官服都要带有箭袖。各级官员在平时把袖子挽起来,在朝见皇上或者王公大臣时,再把袖子啪啪甩下来,然后两手伏地跪拜行礼,这是一种礼节,学名叫“放哇哈”。
除了上面的原因,也有人猜想是表示自己两袖清风,暗示自己没有携带兵器,除去身上灰尘之类。按照封建礼节的特性,这种猜想也不无道理,毕竟皇帝十分惜命的。无论是皇太极的命令还是官员自身做出的暗示,这都表示一种潜藏的奴性,是要丢弃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