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这三号,由于在一定程度上面非常的相似,所以很多的人往往不能区分清楚,因此往往闹出了很多的笑话。甚至很多的人往往只知道其中的两个,庙号知道的人就很少了。看完下面这些,你就能清楚地对三者进行区分了。
谥号:谥号是指古代的君王,各路诸侯,王公大臣,妃子等,这些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后,官方根据其生前的表现,德行等方面的综合,给其一个具有评定性质的称号,这就是一个人的谥号,就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
谥号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只有美谥,平谥两种,一般都是对人生前事迹的赞美,而恶谥是从周厉王死后开始出现的,由于其在位期间的倒行逆施,残暴无情,所以死后被谥为“厉”。并且自此之后在谥号方面有了明确的定则,有了《谥法解》一书的出现。
庙号:这个是指古代的菊王在死了之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特起的名号,最开始起源是在商朝,后来在秦朝的时候被禁用了,后来就一直延续。庙号和谥号的最大区别是这个只针对于皇帝的。
在早期的时候庙号都是一两个字,而且只有那些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帝王才配拥有。后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各种礼乐崩坏,所以庙号也开始泛滥。
举个例子区分庙号和谥号吧。
刘邦,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刘彻,谥号:孝武皇帝(为了表示以孝治天下,汉朝皇帝的谥号里通常都加一个孝字);庙号:世宗。
年号:年号和前面的两者相比,起源的时间最晚,是在汉武帝时期才开始使用的,当时的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像康熙,雍正,乾隆这些都是年号。
此后历代的皇帝登基,一般都会降下诏书,在登记的第一年的年中,或者是第二年的开始开始改元,也同时更改年号。同时一个皇帝的年后一般是不固定的,一般都会有两个甚至多个,史上年号最多的是女皇武则天,一共用过18个。
年号一般具有一定的寓意,或者是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后来年号在民国建立时被正式废除了,改用“民国纪年”,所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是“宣统”。
看完这些,以后在看历史方面的书籍的时候,就能很好的区分三者了。
了解更多的历史趣闻趣事,:《史事新说》号:xinshuosh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