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真实《铁道游击队》队长不识芳林嫂 刘洪原型是两个人合成

影视作品《铁道游击队》和那首老电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抗战时期活跃山东鲁南一带的铁道游击队英勇杀敌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铁道游击队的大队长刘洪自然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其实,刘洪是作家刘知侠根据现实中铁道游击队两任大队长----洪振海和刘金山两个人事迹塑造的艺术形象,取二人的姓合二而一。其中洪振海在32岁时英勇牺牲,刘金山一直在部队征战,建国后曾任职苏州军分区司令员。

洪振海又名洪衍行,1910年出生在山东滕县的一个木匠家庭。少年时期的他经常帮火车司机干些活,由此学会了火车驾驶技术,练就了爬车飞车的本领,人称“飞毛腿”。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这几句歌词正是铁道游击队队长洪振海英勇人生的写照。

抗日战争开始后,洪振海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山东枣庄一带路矿工人建立了一支数十人的秘密抗日武装“铁道队”。这支以薛城为中心,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舍生忘死,在铁路线上与日军拼杀周旋,成了侵华日寇在鲁南的“心腹之患”。后来经上级批准,铁道队改名为八路军鲁南铁道大队,洪振海任大队长,同时上级派来政委加强领导。

1939年8月一天深夜,洪振海带人在枣庄摸进洋行,打死了大掌柜、二掌柜两个日本特务,三掌柜被打成重伤,缴获长短枪各一支。同年10月,又偷袭枣庄开往临城的列车,获取两挺机枪、12支步枪、两箱子弹。

经过侦察和周密地计划,1940年7月,洪振海带领队员曹德清熟练地爬上飞快运行的日军票车车头,打死日军司机,将火车停在预定地点,车上车下的队员互相配合,消灭日军20多人。截获资金8万多元,缴获短枪8支,长枪12支,小炮1门,机枪1挺,全部上交鲁南军区。战斗中,由于判断准确,指挥果断,铁道大队32名参战人员无一伤亡。

铁道大队还第二次血洗洋行,破袭临枣路,切断敌人的电话线,袭击敌人十几次,有力配合了山区部队的反扫荡。洪振海带领的铁道大队神出鬼没的活动,令日伪军终日惶恐不安,称铁道大队为“飞虎队”、“飞毛腿”。

夜袭敌临城火车站,是洪振海指挥打的最漂亮仗之一。1941年夏,经过事先侦察和谋划,洪振海把参战队员分成了3个战斗小组,第1组化装成铁路工人,乘夜混入车站,迅速接近袭击目标,当场将专门来对付铁道大队的日本特务头子高岗及其卫兵石川击毙。第2组迅速制服伪铁路警备队,收缴其枪支。第3组负责增援。整个战斗仅用10多分钟便以铁道大队无一人伤亡而胜利结束战斗。缴获长短枪30余支,机枪2挺。

在洪振海等领导下,鲁南铁道大队在敌人严密控制的铁路干线、枣庄矿区和微山湖区,紧紧依靠路矿工人和湖区群众的掩护与帮助,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活跃在千里铁道线上,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他们扒铁轨、炸桥梁,撞火车、截物资,杀鬼子、惩汉奸,护群众、保家乡,真如歌中唱的“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插进敌人的动脉血管和胸膛”。敌人对他们既恨又怕,曾悬以重赏捉拿和进行无数次的搜捕、袭击、扫荡,但都遭到了失败。鲁南铁道大队越战越勇、越战越强,成为一支威名远扬、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部队。

1941年12月初的一天深夜,临城的日伪军1000多人,分两路突然包围了铁道大队的驻地——黄埠庄村。洪振海一面指挥队员们突围,一面向蜂拥而上的敌人射击。洪振海掩护队员们突出重围后,在飞身跃到村头的一堵土墙时,不幸被敌人发现,中弹牺牲,时年32岁。

接替洪振海出任铁道游击队队长的刘金山,出生于山东省枣庄蔡庄村一户矿工家庭。他幼年父母双亡。1940年9月,经人介绍加入了铁道大队。大队长洪振海见他聪明能干,便安排他在大队部当通信员。刘金山进步很快,随后被提拔为铁道大队分队长,第二年1月便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铁道大队的骨干力量。

(《铁道游击队》中刘洪的原型之一刘金山)

1941年夏,刘金山参加了铁道大队夜袭敌临城火车站的战斗,负责铲除临城站日本特务头子高岗(小说《铁道游击队》中日军特务队长岗村的原型)。他带领队员先设计除掉了高岗的重要耳目,接着化装成铁道工人,于夜间10点多钟直扑高岗的办公室。刘金山用力踢开门,正伏案的高岗见有变故,正要伸手摸枪,被刘金山一枪击毙。类似这样的战斗,刘金山参加了十余次。大队长洪振海牺牲后,刘金山被全体队员推举为代理大队长。1942年5月,刘金山被鲁南军区正式任命为大队长。

1942年4月,刘少奇到山东滨海检查指导完工作后准备返回延安,鲁南军区把护送刘少奇跨越津浦铁路的任务交给了铁道大队,并确定由刘金山带领9名队员具体执行护送任务。第二天晚上,化名“胡服”的刘少奇骑上一匹骡子,随刘金山等人出发了。他们从沙沟附近的一条干沙河涵洞悄悄跨越津浦铁路,在乔庙稍事休息后,将刘少奇送到了微山湖的船上。由于湖西敌人封锁严密,他们又陪刘少奇在船上住了两天才告别,由湖西军区的部队继续送刘少奇西行,圆满完成了任务。此后,铁道大队又相继护送过陈毅、萧华、罗荣桓、朱瑞等过路干部千余名。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枣庄一带的1000多名日军及家属企图乘一辆铁甲列车南逃徐州。当铁甲车开到沙沟附近时,前进或后退的路均已被铁道游击队截断。但此时日军还想作最后的顽抗,拒绝投降。刘金山遵照鲁南军区的指示,到沙沟向日军铁甲车大队长太田义正词严地申明我军立场,并派代表与日军代表谈判交涉,终于使日军低头认罪,交出武器投降。这次日军共交出山炮两门、重机枪8挺、轻机枪130多挺、步枪1400多支、手枪数十箱、子弹百余箱。

(铁道游击队剧照)

抗战胜利后,鲁南铁道大队集体“转业”。1946年初春,鲁南铁道大队番号被撤销,在原大队的基础上成立“鲁南铁路局”,原大队长刘金山担任副局长。8月底,鲁南军区调集原鲁南铁道大队部分骨干,重新组建鲁南铁道大队,刘金山再次出任大队长。

重装上阵的鲁南铁道大队,在解放战争中配合主力部队打击和袭扰敌军,为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作出了贡献。到了1946年11月,鲁南铁道大队番号再次被取消,与枣庄工人支队合编为鲁南军区特务团,刘金山任副团长。1947年5月底,国民党军10万余人,对鲁南解放区实施“清剿”,特务团担任突围掩护任务。1948年7月兖州战役胜利,鲁南军区特务团改编为鲁中南纵队47师139团,刘金山担任副团长、团长。这次改编,实际上是把“铁道游击队”改成了野战军。随后,这个团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浙江剿匪战斗等。

建国后,刘金山历任三十五军三o七团团长、浙江金华军分区参谋长、一o五师参谋长、公安十七师参谋长、苏州军分区司令员等职。他1996年病逝,安葬于枣庄市薛城区临山铁道游击队纪念园。

作为小说男主人公刘洪的原型之一,《铁道游击队》被改编成电影时,作家刘知侠专门请刘金山担任了电影的军事顾问,有的场景还由刘金山亲自驾驶火车。

据说, 《铁道游击队》拍摄外景地原拟从故事发生地山东选择,但经考察发现枣庄铁道线太繁忙,而微山湖又太辽阔,并不适于拍摄,后改选无锡、南京郊区及太湖。上海铁路局在江湾附近拨出一条还没有正式运行的支线铁路和几列火车供拍摄使用。

电影《铁道游击队》首轮上映时,上座率极高,轰动全国。被评为1957年最受观众欢迎的10部影片之一。

作家刘知侠两次去铁道大队体验生活,与刘金山结下了深厚友谊,解放后两人仍经常保持联系和交往。一次,刘金山见到刘知侠,说起给年轻人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时,总被年轻人问到他和“芳林嫂”的爱情故事,以及“芳林嫂”现在的情况。他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这位“芳林嫂”本是作家刘知侠在书中虚构的女主人公,生活中并无其人。刘知侠只好诙谐地对刘金山说:“谁叫你当英雄人物呢!”

(声明:本文资料均源自网络)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