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消耗给中国带来恶性通货膨胀,在胜利初期,似乎一时平稳下来,但不久之后再燃。1947年的通货膨胀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据史料记载,那时候一斗米要2千万元,一盒香烟要20万元。图为印钞厂工作实况。
美国生活杂志战地摄影师马克·考夫曼markkauffman,拍摄于1947年2月的这个图集,就展示了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统治下通货膨胀的奇景。图为印钞厂里的震撼一幕。
国民政府只得承认,这是“狂奔性通货膨胀威胁”,法币“膨胀的恶性循环”,其危险性“比共产党叛变更为广泛”,“物价狂涨已推翻了社会秩序和政治信心”。
大量印刷纸币,让通货膨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民不聊生。
那时候,通货膨胀特别严重,货币严重贬值,政府大量印制货币,形成恶性循环。
1947年2月,上海,大量印制纸币。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印钱。
印钞厂里的一幕。工人们正在辛勤劳作,印刷纸币。
印刷厂的一幕,印刷技术再先进,也解决不了民生问题。
印刷钞票就跟印刷报纸似的,但是纸币多,购买力极低。
两人抬着一袋子钞票,能买一斗米吗?是个问题。
纸币抱都抱不动,却不能填饱肚子。
人人都是“富翁”,随便一出手可能都是几千万,然而却填不了肚子。
纸币很多,百姓很穷。
纷纷拿出家底来典当。
当铺生意火爆。
当铺生意火爆。
黄金在通货膨胀下,显得比较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