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绰是辽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她是堪称可与武则天媲美的伟大女性,体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获得同男人相等的权利和地位。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时代造就了她,她也造就了一个时代。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辽”。公元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
虽然朝代的名称变来换去,但自从太祖阿保机创建了这个奴隶制国家以后,经过世宗,穆宗,景宗几朝,他们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始终没有停顿。他们西吞并甘州回鹘,东灭亡渤海国,南占领燕云十六州。不断地拓展着帝国的版图。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王朝开始,每当关键时刻,都会有妻子述律平的身影出现。
耶律阿保机去世以后,述律平这位铁腕女人开始主导辽朝的一切。她成功地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一种以个人奋斗的方式去争取尊严和地位,从而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典范。所以,后来的契丹人就有了这个传统,母系可主政的习俗就延续了下来。公元969年,到了辽景宗朝代。在这个朝代出了一个奇人,一个能直接影响中国古代历史走向的奇女子——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绰。正是她,让帝国的这艘航船乘风破浪,恣意前行。
萧绰,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萧绰和唐朝武则天的经历极为相似。也是在当皇后期间就开始抛头露面了。辽景宗幼时经历祥古山之变而受惊,因此体弱多病,在位后期政事多委于皇后萧绰。这个萧绰本身的出现,就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公元969年二月,辽穆宗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打猎。入夜,喝醉酒的辽穆宗被不堪虐待的近侍们刺杀。事发突然,但是老成持重的萧思温立即了封锁消息。严密封锁消息的同时,他派出快马去接自己的靠山——辽穆宗的次子耶律贤。得到消息后,耶律贤马不停蹄赶到黑山,在父亲灵前宣誓就职,是为辽景宗。等到其他皇亲贵胄反应过来,一切都结束了。
登上皇位的辽景宗也同样投桃报李,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安抚完萧思温,又觉得还不够,就征召他的女儿萧绰入宫,刚进宫不久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此皇后可非一般皇后。她具有当年武则天和唐高宗一样“二圣临朝”的权力。在辽景宗的默许下,辽国的一切日常政务都由萧绰独立裁决。若有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她便召集蕃汉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出决定。她所做的决定,辽景宗最多只是听听通报,表示“知道”了就算数,不会做任何干预。在萧绰的努力下,辽国军事日渐强盛,政局经济也步入正轨。
公元976年二月,辽景宗更是下了一道谕令,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将妻子的地位提升到与自己完全等同的程度。公元982年九月,三十五岁的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卒于云州焦山行宫。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将辽国交到了二十九岁的萧绰手里。这和唐高宗当年授权武则天的情况同出一辙。面对年仅十二岁的长子耶律隆绪,萧绰首先想到的是主少国疑,宗室亲王势力雄厚,局势易变。同时,不久前在中原发生的那一场政变,她还历历在目。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此时的后周就由柴宗训和小符皇后艰难的支撑着。“主少国疑”,看到他们母子俩这种情况,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萧绰目前也面临着这种危机。所以这位新寡的太后,在朝廷重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面前流着眼泪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她的这一发问,激发了这些老臣们的忠贞之志,同声在太后面前发誓说:“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在拉拢这些重臣的同时,萧太后也开始了周密的部署。她先将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加强边防;任命侄女婿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严管贵族。与此同时,她又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也就是说大丧期间,任何皇家宗亲都只能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头,不许举行酒宴,不许来回串联走动。并设法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把这些隐忧都解决之后,耶律隆绪继承皇位,是为辽圣宗,次年改元统和。萧绰则被封为"承天皇太后",并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总摄国家大事。至此,萧太后正式的走到辽朝政治舞台的中央。
萧绰忙前忙后,在完成国家大事的布局之后,她也要考虑考虑自己的生活了。她十六岁进宫,到二十九岁守寡,也就仅享受人间正常生活十余年而已。在这段时间内,辽景宗身体不好,难得有这些雅兴。深宫寂寞,自己遭受了多么大的性压抑?内中冷暖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现在,先皇撇下众妻妾先去了,自己才是刚刚成熟阶段,就这样结束正常人的生活?她不甘心,不情愿,绽放的花蕊需要雨露的滋润呀!但是在皇宫等级森严的牢笼里,她一个弱女子怎么能够挣脱?
几经踌躇,他的目光落到汉人重臣韩德让的头上。虽然韩德让目前是朝廷的重臣,但他的官籍在皇族的“斡鲁朵”,也就是说还是皇家的私奴——宫分人。实际上在早年间,萧绰与韩德让有过婚约。可是后来她的父亲对辽景宗有定策之功,景宗继位后,萧绰被接入宫中直接当了皇后,所以俩人以前的婚约自然作废了。
韩德让具有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处于国家和个人感情的考虑,萧统目前十分需要他的辅佐,于是便提起了当年的婚约,私自向韩德让说:“我曾经许嫁于你,愿谐旧好。当国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了。”韩德让从小就受到父亲在辽国征战的熏陶,有勇有谋,为辽国立下战功。虽然家族立有大功,但目前还是奴隶的身份,主人叫你干什么自己能不听?何况目前只是叫你“拓荒耕地”,又不是叫你挥刀杀人。
这层窗户纸一捅破,下面的事情就顺当多了。于是韩德让就当仁不让,和萧绰同案而食,并排而坐,同帐而卧,过着夫妻生活。辽国的危机解除了,形势趋于平稳了。那么他们南面的近邻,大宋朝现在是什么情况呢?
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暴毙。大宋的接班和辽景宗也极为相似。宋皇后最先得知宋太祖驾崩的消息,她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半路上却拐了一个弯,直接去了晋王府。赵光义就是这样接了哥哥的班,是谓宋太宗。由于皇位来的比较蹊跷,宋太宗心里不托底,总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所以他迫切需要用业绩来填补这个空缺。
赵匡胤建立大宋,终极一生也没有完成完全的统一,北汉和幽云十六州一直如鲠在喉。如果在自己任上能够征服这两块版图,建立了不世之功,那自己这个皇帝也做的名正言顺,理直气壮了不是?公元979年正月,宋太宗决定攻伐北汉,完成最终的统一。
一开始的进军还是很顺当的,如愿的拿下了北汉。但宋太宗的目标不光是小小的北汉,他的着眼点在辽国控制的幽云十六州。随后和辽朝进行了火星撞地球的大碰撞,这一次的碰撞,成了宋太宗此生永远抹不去的伤痛。两军对垒时的高粱河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只身坐着驴车逃跑,才捡回一命。而且在逃跑过程中,大腿上中了一箭,成了他日后的致命伤。就这样宋辽边境平稳了十余年。
但事情到公元986年,北宋闻听辽国太后新寡,“主少国疑”,并且又出了萧太后的风流韵事,辽国内部一定生乱,大臣们都建议说是趁乱用兵的最佳时机。宋太宗的心也活了。他要报当年在高粱河惨败的大仇。但是,他不会御驾亲征,再次以身试险了。他要躲在大本营中指挥战斗,让将帅们到前线去拼杀把!
一开始宋军兵分三路出兵,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仗后来越打越不顺利。由于监军王侁和主帅潘美指挥失误,致杨业部队陷入重围。杨业一部孤军奋战,最后负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至此,“雍熙北伐”以宋朝的彻底惨败而告终。宋对辽的战略关系由进攻转为防御了。
摆平了南面宋朝的威胁,萧绰开始进行内部整顿。爱情是自私的。就像男人喜欢专权一样,女人对滥情也是深恶痛绝的,萧绰需要的是对韩德让肉体和精神上的独占。她派人毒死了韩德让的原配夫人,以使其达到对自己的专情。韩德让看到此情景,十分的错愕。但是他没有办法反抗,只好逆来顺受了。好在他和原配夫人之间没有子嗣。今后,为了自己血脉的延续,只好在萧绰这块高贵的土地上辛勤的耕耘,希望能得到些微的收获。
公元998年九月的某一天,萧绰在韩德让的帐室中摆下宴席,宴请群臣、厚加赏赍,并“命众臣分朋双陆以尽欢”,相当于举办了她和韩德让的婚宴,进一步公开了二人的关系。此后,韩德让逐渐成为辽国权力最大的实权人物,并被萧绰赐姓耶律氏,改名耶律隆运,封晋王,建文忠王府,使韩家完成了由皇族家奴向皇族的华丽转身。
韩德让像辽国历代皇帝和摄政太后一样,拥有自己私人的斡鲁朵、属城,万人卫队,简直就成了辽国的太上皇。因为韩德让无子,于是规定皇室每一代都贡献一个亲王作为韩德让的后嗣。
“雍熙北伐”之后,宋朝老实消停了。但此时强大起来的大辽却不干了。你以为龟缩在河南就万事无忧了?做梦吧。现在该看我大辽的手段了!公元1004年深秋闰九月,萧绰领着辽圣宗耶律隆绪、韩德让,率二十万辽国精锐部队南征大宋。在南征之前,萧太后和大臣们就制定了此次行动的基本战略。
上策:占领宋朝黄河以北的平原地带。并且让宋朝俯首称臣。中策:打完此仗,能抢夺到中原老百姓的大量财物,满载而归;同时掳掠到大批人员以充实自己的奴隶群体。下策:吃败仗空手而回。那就退守到京畿以北的塞上,到茫茫的大草原上去喝西北风。先祖们在那里喝了好几辈子的西北风,到现在他们的子孙后代不还是驰骋在大草原吗?没事么大不了的。
辽军势如破竹,两个月的功夫,就一直攻到了澶州,距北宋都城开封仅一河之隔。北宋宰相寇准这时候起到了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他坚决遏制住宋真宗迁都逃跑的想法,并逼迫他御驾亲征、激励士气。当宋真宗的车驾出现在澶州前线时,士兵们的“万岁”声连延不绝,声震数十里。此时人人同仇敌忾、个个视死如归,很快就集结起数十万之多的援军与辽军对抗。
这对萧绰的南征大计自然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不久又一个打击接踵而来——辽国名将萧挞凛在察看地形时,被宋军用弩射中身亡。辽军未战先丧大将,士气大受影响。萧绰审时度势,又加上韩德让的劝吿权衡,决定阵前议和。
在派议和使臣曹利用前往时,宋真宗对他说:“只要不割地,能讲和,就是契丹多要一些钱财,也可以答应。”曹利用问底线到底是多少呢?赵恒不假思索地道:“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这是宋真宗口头说出的数字,其实在他内心,只要能换来和平,就是300万金帛也未尝不可。寇准这个铁腕宰相不是白当的,听了真宗的吩咐,他没有插言,而是在账外悄悄的对曹利用说,赔偿金额不许超过30万金帛,要是超过这个数字,即使谈判成功了,回来也拧掉他的脑袋。
面对铁腕宰相这句话,曹利用心里不禁一阵哆嗦——这哪是让自己去谈判,简直就是去开辟第二战场呀。最终,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赵恒则称萧太后为叔母;维持宋辽之间旧有的疆界;宋国每年向辽国提供三十万金帛。双方结束了多年不息的争战,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相对和平。
萧太后是辽朝赫赫有名的政治女性,在四十年左右的执政生涯中,巩固了丈夫和年幼的儿子的执政地位,稳固了辽朝的统治,极大地发展了国内的经济,开启了辽朝的繁荣时代,还为宋辽两朝的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