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罪域原型

《最后一课》描写了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的一个乡村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在这堂法语课中作者细致的描述了韩麦尔先生和小学生小弗朗士的感受,突出了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这篇小说短小精悍,最出色的是其中的心理描写,让人们看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

《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1840年5月13日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都德的父亲是一名丝绸商人,母亲不善于料理家务,是一位狂热的文学爱好者,而都德自幼就表现出了过人的素质,非常的聪明好学,善于观察生活,感情非常细腻。在都德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写诗,后来都德上了中学,他经常到学校附近的书店博览群书,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为后来的写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55年,都德十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破产了,因为家庭贫困,都德不得不辍学,到一所小学校担任自习辅导员,养活自己。都德十七岁的时候在哥哥的帮助下,来到了法国的首都巴黎,并且在贫困的生活中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

都德的一生创作出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后来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在世界上流行,都德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都德的作品主要有散文和故事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月曜日故事集》等。短篇小说集中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是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