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吴主传》的裴注《魏略》中,记载着这样一段内容:……及文帝即王位,权乃遣周,为笺魏王曰:“……谨遣浩周、东里衮,至情至实,皆周等所具。”又曰:“先王以权推诚已验,军当引还,故除合肥之守,著南北之信,令权长驱不复后顾。……又闻张征东、朱横海今复还合肥,先王盟要,由来未久,且权自度未获罪衅,不审今者何以发起,牵军远次?……”是岁冬,魏王受汉禅,遣使以权为吴王,诏使周与使者俱往。 大致情况是这样的:浩周为于禁军护军,东里衮为于禁军司马,在襄樊战役中同时被关羽俘获,后关羽败于孙权,二人随于禁一起又被孙权得到。曹丕即魏王之位后,孙权遣回二人,表示归顺的诚意。同时在给曹丕的信中写到:先王(指曹操)撤除合肥的守军,以使我孙权放心地去攻打刘备军,现在听闻张征东、朱横海又率军返回了合肥,是何原因? 这里面,提到了两位将军,一位是张征东,应当是曾担任过征东将军的张辽,而问题在于另一位将军:朱横海,他到底是何人呢?所谓“朱横海”,是指一位姓朱的横海将军。但是目前的资料中,并没有这位姓朱的横海将军。 卢弼《三国志集解》在“张征东、朱横海”之后写到:“张辽拜征东将军。沈家本曰:朱横海不知何名。朱灵为后将军,附《徐晃传》不言为横海也。洪饴孙《职官表》横海将军列朱灵似失阙疑之意”。 吴金华《三国志丛考》之“三国志斠议”例十一认为:“张征东”显然指建安末年至延康初期尚未由“征东将军”转拜为“后将军”的张辽,而“朱横海”决不是朱灵;据现有的资料考察,其中“朱”字当为“吕”的传写之误,吕横海应是建安末年曾被关羽围困于襄阳的吕常。《隶释》卷十九《横海将军吕君碑铭》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败亡后,吕常由平狄将军转拜为横海将军,至黄初二年病死,享年六十一岁。这就表明,从建安末到黄初二年吕常亡殁以前,不可能另有姓“朱”的横海将军。 那么,朱横海到底是朱灵还是吕常呢? 一、吕常到底何时担任横海将军? 吕常此人在《三国志》中无传,仅有的记载是: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三国志徐晃传》)。好在还有所谓的吕常碑铭可以参考。 《横海将军吕君碑铭》记载说:横海将军吕君碑铭君讳□□□□□□博望人也。其先四岳,出自炎帝。□□□□□□□□内辅机衡,外司方职,是以□族繁毓,申吕并兴,君其胄也。君天姿果毅,仍□于武,武而不害,当值季未,汉失其御,群雄争逸,海内□隔,王途秽塞。君以中勇,显名州司,试守雉长,执戈秉戎,慎守易,兵不顿于敌国,坠不侵于四邻,拜武猛都尉厉节中郎将裨将军,封关内侯。王师南征,与充军从,奄有江汉,舍爵册勋,封阴德亭侯,领郡。鸠集荒散,为民统纪,三考有成,转拜平狄将军,改封卢亭侯,莅国赋政,十有三年。正身帅下,俭以足用,食不贰膳,坐不重席,厩无食粟之马,出无副车之从,生不利家,死不托孤,可谓良大夫也。虽叔敖相楚,晏婴在齐,不能尚也。行师御众,暑即不盖,寒即不裘。其于战也,即履矢石之所及,锋刃之所先,虽古良将,不能逾也。会水□阙羽猖獗为寇,荡摇边鄙,虔刘民人,而洪水播溢,泛没樊城,平源十刃,外渎潜通,猛将骁骑,载沈载浮。于是不逞作慝,群歹凶鼎沸,或保城而叛,或率众负旌,自叩敌门,中人以下,并生异心。君威怀之信,临难益著,故能桀然攘除奸逆,独存社稷,连城十三,民无虺蝎。帝加其庸,转拜横海将军,徙封西鄂都乡侯,食邑并七百户,将遂迷声于方表,扫丑虏于南域,建元功于大魏。书洪□于宗彝,不吊昊天,降兹灾咎,寝疾一旬,大命陨隧,年六十有一,黄初二年正月□子薨于□□□□□帝主闵□,□寮伤悼,使谒者吊祠,赙赠有加,臣吏士庶,莫不哀□。于是故郡吏□□杨向□□追惟惠君,攀慕网极,乃共刊石勒铭,昭示来裔。其辞曰:灾灵降精,岳祚後昆。膺期诞授,实生我君。桓桓□毅,抑之以文。□整军容,入在惠民。御敌用威,附下以仁。义刑既著,允济□勋。钻功金石。 根据上述碑文记载,可知吕常生平大致如下: ——吕常以中勇,显名州司,试守雉长,执戈秉戎,慎守易,兵不顿于敌国,坠不侵于四邻,拜武猛都尉、厉节中郎将、裨将军,封关内侯。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王师南征,与充军从,奄有江汉,舍爵册勋,封阴德亭侯,领郡。(所谓领郡,应是指担任襄阳太守,负责襄阳郡) ——(在襄阳郡)鸠集荒散,为民统纪,三考有成,转拜平狄将军,改封卢亭侯,莅国赋政,十有三年。 ——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会蜀将关羽猖獗为寇,常御之,羽不能克。
——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文帝加其庸,转拜横海将军,徙封西鄂都乡侯,食邑并七百户。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正月,年六十一,卒。 对于吕常担任横海将军的时间,我的观点与吴金华不同。吴教授认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败亡后,吕常由平狄将军转拜为横海将军”。而我以为,吕常担任横海将军的时间不是关羽败亡后的建安末,而是曹丕继任魏王之后的延康初(此年也是黄初)。 第一个理由是: 关羽彻底败亡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而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刚回到洛阳,还没有来得及对这次战役的有功之臣加以封赏,就因病突然去世了,因此,包括曹仁、徐晃、张辽等人,在关羽败亡后均没有得到晋升军职。 ——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及即王位,拜仁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曹仁传) ——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徐晃传) ——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辽与太祖会摩陂。辽军至,太祖乘辇出劳之,还屯陈郡。文帝即王位,转前将军。(张辽传) 由此说明:曹操在关羽败亡后,还没有来得及晋升各位功臣,就去世了,连战功最大的曹仁、徐晃都没有得到晋升,怎么会单独晋升困守襄阳的吕常为横海将军呢?此时的徐晃也不过是横野将军。 第二个理由是: 《横海将军吕君碑铭》是说:“帝加其庸,转拜横海将军,徙封西鄂都乡侯”。 我们知道,曹操生前为魏王,死后谥曰武王,也有称魏武王的,但是没有称帝的。所以这里碑铭中所言帝,应当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曹丕继任魏王之后,确实大规模地封拜官职、爵位: 比如:夏侯惇晋升为大将军(由前将军),曹仁晋升为车骑将军(由征南),徐晃晋升为右将军(由横野),张辽晋升为前将军(由征东),张郃晋升为左将军,曹洪晋升为卫将军(由都护将军),曹休晋升为领军将军(由中领军),曹真晋升为镇西将军(征蜀护军),夏侯尚晋升为中领军,满宠晋升扬武将军(由奋威),臧霸晋升为镇东将军(由扬威),等等。 因此,可以说,吴金华教授认为吕常于建安末年担任横海将军,是缺乏根据的。吕常实际应当在曹丕继任魏王之后,才被晋升为横海将军。虽然时间可能只相差几个月,但是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个在后面将说到。同时,吴教授写张辽是晋升为后将军也不对,是前将军才正确。 二、朱灵不可能担任过横海将军吗? 非也! 朱灵在《三国志》里也没有单独立传,只是在《徐晃传》的末尾捎带着记载了一段而已: ——初,清河硃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灵督三营助太祖,战有功。绍所遣诸将各罢归,灵曰:“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所将士卒慕之,皆随灵留。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至后将军,封高唐亭侯。 在这段很短的文字里,关于朱灵的官职,只有一个,也就是后将军。沈家本(清)就此认为“朱灵为后将军,附《徐晃传》不言为横海也”。 不过,明眼人一看就应知道:朱灵的这段简单记载,只记录了朱灵最后的,也就是最高的一个官职,而前面所担任较低级官职都没有记录。显然,朱灵不可能一生只担任过后将军一职,其前面必然还有什么校尉、偏将军、杂号将军等职务。 从这段记载看,朱灵的职位,大体是与徐晃相当的,所以《三国志》将朱灵的情况附在《徐晃传》后面,同时专门提到“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这不是偶然的。 根据记载,徐晃是在曹丕继任后由横野将军晋升为右将军的,那么与徐晃相当的朱灵,由横海将军晋升为后将军,也是相当合理的。 所以说,朱灵是完全可能在曹丕继任后由横海将军晋升为后将军,而同时,空出的横海将军职位,则由吕常晋升担任了。 三、关键问题:孙权写信时为何还说“朱横海”。 那么,一定有人说:即使吕常是在曹丕继任魏王后晋升的横海将军,则孙权写信也是在曹丕继任以后,孙权信中的横海将军不还是吕常吗? 这个问题问的好!也很关键。但是我们也要同时思考一下,此时张辽也不是征东将军了,已经晋升为前将军,为何孙权还称呼张辽为张征东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孙权写此信给曹丕的时间,以及张辽等人晋升官职的时间。
《魏略》的记载写明:“及文帝即王位,权乃遣周,为笺魏王曰……。”这说明孙权写此信时,曹丕已经即王位,接任魏王,孙权派遣浩周等人带信给曹丕; 《魏略》的记载有写到了信的内容是有张征东、朱横海返回合肥,则表示此信写在张辽等返回合肥之后。 《魏略》的记载最后写道:“是岁冬,魏王受汉禅”。则信使写在曹丕称帝以前。 其实,在曹操突然病逝后,曹丕继任魏王,孙权是有想法的,他并不想立即向曹丕表示臣服,他想观察一下魏国的情况。按道理说,孙权在曹操时,为了偷袭荆州是向曹操投降了的,因此,当曹丕继任之后,孙权应当上书表明拥护的态度。可是,孙权迟迟没有表态,这就是表明,孙权不再归顺,所以曹丕命令张辽等随即回军合肥,自己也率领中军于六月开始南征。 孙权一看曹丕大军即将南下,而刘备方面对于关羽的被害还没有反击,担心刘备会趁机出兵夹击自己。无奈之下,只好向曹丕表示归顺。 ——《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元年三月已卯,以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六月辛亥,治兵于东郊,庚午,遂南征。秋七月……孙权遣使奉献。 ——《三国志张辽传》记载:拜征东将军。……文帝即王位,转前将军。分封兄汎及一子列侯。孙权复叛,遣辽还屯合肥,进辽爵都乡侯。给辽母舆车,及兵马送辽家诣屯,敕辽母至,导从出迎。所督诸军将吏皆罗拜道侧,观者荣之。文帝践阼,封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六百户。 根据《文帝纪》,曹丕晋升魏国武将的时间最早是在元年三月,而根据《张辽传》的记载,张辽是在晋升前将军以后,奉命率军返回合肥的。因此,张辽等返回合肥的时间,应当在元年的四、五月。而依据以上史书记载,可以大体确定孙权写信的时间是在黄初元年六月,七月孙权的使者已经来投降了。 实际上,当孙权在写信给曹丕时,张辽已经不是征东将军了,但是孙权信中依然称其为“张征东”,表明孙权是在刚一接到情报,知道曹丕开始南下,就着手写信向曹丕服软。但是此时孙权还没有搞清楚“张征东”和“朱横海”此时已经都晋升职务了。 孙权的这封信所提到的“张”和“朱”,很明显都是带着曹丕即位以前的军职,而不是现在的实际军职。所以,如果“张征东”是前征东将军张辽,则“朱横海”也应当是前横海将军朱灵。孙权不可能对张辽称呼以前的官职,而对朱灵(或吕常)称呼现在的官职。 总之,综合以上史料和分析,可以得知:所谓朱横海,最有可能是前横海将军朱灵。孙权写信时因不知道此二位将军刚刚晋升了军职,所以才使用了旧的军职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