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荀彧的理由】
首先,从士族集团上看。曹操致力于建造庶族地主阶级掌权的新政权,之前与汝颍士族合作,除掉了不少东汉名族。
“太尉杨彪与袁术婚姻,术僭号,太祖与彪有隙,因是执彪,将杀焉。”弘农杨氏,世代大族,太尉杨彪都险些丧命,更何况杨彪之子杨修。
“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伏氏作为东汉大族,亦被曹操诛灭。
“公忿然曰:‘崔琰必欲使孤行刀锯乎!’吏以是教告琰,琰谢吏曰:‘我殊不宜,不知公意至此也!’遂自杀。”河北地望之首,清河崔氏崔琰,亦被曹操所杀。
相较之下,对于汝颍士族,曹操就真的信任么?
答案是否定的。
颍川四长,荀陈钟韩,其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为荀彧、荀攸、钟繇。建安十七年,荀彧死。建安十九年,荀攸死。建安二十四年,坐魏讽叛乱,钟繇免。至此,颍川士族中的第一代领袖人物全部从魏统治中心消失。汝颍士族,受到了曹操的强烈震慑。
从这点上,曹操有杀荀彧的理由,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从荀彧自身的名望来看。“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荀彧以尚书令掌权,常年选拔天下名士,逐渐的受天下士族名望于一身。
对于曹操而言,这样一个声望巨大的士族领袖,对自己而言显然是不利的。荀彧接替崔琰成为士族领袖之时,只怕就已经买下了隐患。
再次,从荀彧的能力来看。荀彧以善于选拔人才而称,其选拔的荀攸、锺繇、陈群、司马懿、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戏志才、郭嘉等人皆以才干称。
然而,仔细看的话,荀彧所选拔的人才仍旧以汝颍人士为多:荀攸、钟繇、陈群、郭嘉、戏志才等人都是颍川人。事实上,荀彧对于三辅士族和河北人士缺乏了解,如荀彧不认识孙资,荀彧惊叹杜袭之才等事迹。
而对于已经占领中原之地,图谋天下的曹操来说,对汝颍之外地区人士不了解的荀彧,已经在这方面没有了太大的作用。
曹操以空盒示荀彧,空盒,无用之意也。
综合以上三点,曹操杀荀彧,确实有足够的理由。
【庞统的前景与大环境的差异】
回到庞统劝阻刘备。这一场风波,并没有像荀彧劝阻曹操一样事故升级,反而在双方的相视一笑中化解了。
“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对比以上曹操杀荀彧的理由,我们可以看到,庞统虽然是荆州名族,却还没有达到士族的程度,遑论士族集团,本身势力不大;庞统本身的名望也还差得远;而刘备益州尚未得全,更不用说还有天下,庞统的用处还大得很。
可以预想,益州平定之后,等待庞统的将是重任和高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还有远大前程的人,却在不久之后围攻雒县的战役中中流逝而亡。一代奇才,却连自己规划的益州之战都未完成,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荀彧与庞统相似的劝阻,却造成了不同的结果,究其根本还是环境使然。
曹操为建立庶族地主政权而奔波,一声所杀名士,如崔琰、孔融、杨修,数不胜数。荀彧这样有着巨大名望和汝颍士族支持而重权在握的名士,若曹操不杀、不免,反而才会奇怪。
而刘备政权,在曹操政权的高压下,早期很有欲得一士而不能的样子。士族之心,对刘备而言至关重要,也是十分迫切的。刘备即位,以许靖为司徒,岂非此意?
这种情况下,荆州名族出身而以才干见称的庞统,受重用而少猜忌,几乎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荀彧和庞统,留下了一曲令后人怅然而叹的乱世悲歌。悲乎荀令君,恨其之不得其时;哀乎庞士元,叹其之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