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秦末名将韩信:两个说客前来未能改变韩信的决心

韩信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这时的韩信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到处蹭饭吃,被人家逼得钻裤裆的小混混了。连项羽都觉得韩信是一股势力,派人对韩信做策反工作。

派来的人叫武涉,是韩信当年在项羽手下时的老熟人。

武涉来到韩信驻扎的齐地,对韩信说:

“大家因为不堪忍受秦朝的统治,才起来推翻它。现在秦朝已经灭亡,有功之人每个人都有一块封地,各路诸侯都不想再打仗了,希望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安顿日子。只有汉王刘邦贪心不足,向东不断侵略人家的地盘,看来这家伙不吞并天下是不肯停手的。而且汉王刘邦这个人是不讲信用的,他几次落在项王手里,项王看他可怜,每次都放了他。但他每次都背信弃义。现在您自认为与刘邦够交情,为他卖命,总有一天要死在他手里。您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只不过因为还需要利用您来对付项王。现在楚汉相争,谁能最后获胜,完全取决于您。您站在汉一边刘邦胜,您站在楚一边项羽胜。项王第一天死,第二天,您的灾难也就到了。您为什么不趁着现在的有利时机,离开刘邦和项王结成同盟,还不失三分天下的份儿。象您这样死跟刘邦攻击项王,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韩信虽然觉得武涉的话不中听,但还是感谢老朋友为自己着想,对武涉说:“以前我在项羽那边干,做一个小小的郎中,主要职责是晚上值夜班,言不听,计不从,不得已才去投奔汉王。汉王任命我做大将军,统帅数万大军。汉王对待我那可是没说的,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人家这么信任我,我如果背叛会遭受报应,请您转告项王,我不会背汉联楚。”

韩信说罢,就派人把武涉送出宫外,让他第二天就离开了。

武涉策反韩信不成,怏怏离去,但是他关于韩信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的提法却引起了韩信手下谋士蒯通的共鸣。蒯通自从帮助韩信下决心武力平齐以后已经成为韩信手下头号智囊,他当然也希望韩信把事情做大,借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蒯通为了打动韩信,首先给韩信相面,说韩信背相贵不可言。

韩信本来就是个迷信的人,母亲去世的时候如何安葬,还专门听了风水先生的意见。这会儿一听说自己有这等贵相,果然来了兴趣,让蒯通仔细说说。

蒯通兴致勃勃地分析了一大通楚汉相争的形势,结论同武涉一样,那就是项羽和刘邦的命运都掌握在韩信的手里,最后劝说韩信脱离刘邦自立门户。

蒯通劝韩信的话从当时的造反道德来说,也没有什么过分之处。群雄并起推翻秦王朝,大家都是草头王,成则为王败则寇,谁有本事把天下拿到手,谁就是英雄。那个时候得天下不需要投票选举,主要靠武力打下来。可是韩信是个只愿给人家打工,不愿意自己做老板的人。他虽然有实力,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技术性人才,没有大志,意识不到自己的潜力,成不了大气候。

韩信知道蒯通要自己背叛刘邦,便说:“汉王待我很好,我的车子、衣服、饮食都和他一样。我听说过:乘人家的车子就要载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服就要为人家分忧,吃人家的食物就要为人家而死。我怎么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讲信义呢。”

蒯通见韩信不为所动,又劝说道:“您自以为汉王和您够朋友,想建立万世功业,我却认为这是不太现实的。当年,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余大家都是老百姓,结成生死之交。后来还不是成了仇人,最后张耳杀了陈余,为天下人所笑。”

蒯通还给韩信讲起了历史,春秋时越王勾践要对付吴王夫差,对于范蠡、文种是何等重用,等到越王恢复了国家,称霸诸侯,还不是把文种给杀了。

蒯通提醒韩信说:“从交友方面说,您和刘邦的交情,怎么也比不上张耳和陈余;从对主上的忠诚来说,您也不如文种对于勾践那么忠诚。所以,何去何从,希望您三思。”

蒯通的话,把韩信的处境分析得清清楚楚。谁知道善于谋人却拙于谋己的韩信打断了蒯通的话,不让蒯通继续往下说。在韩信看来,自己有功于汉,刘邦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一介书生希望攀龙附凤,劝手握重兵的大将军造反,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游说不成的蒯通整日里担惊受怕,心想韩信过于天真肯定没有好结果,而自己劝韩信造反,搞不好也要倒大霉,三吓两吓就吓疯了。

当然,蒯通的疯也不排除是为了逃避灾祸装疯。如果是这样,蒯通也可以称得上是个高人。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