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外交官就是从内蒙古呼和浩特闯出去的傅莹。
1970年,傅莹进入当时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站。在兵团的三年,傅莹往返于兵团各个点,像小伙子一样爬杆架银幕,为战友们放映电影。她同时坚持自学完成了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内容。
傅莹说:“在兵团的经历中,我印象最深的体验就是身体的极限、饥饿、寒冷、体力透支、精神上的磨炼等,这确实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上山下乡锻炼了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敢于奉献。”
傅莹不管走到哪里,依旧忘不了内蒙古。在澳大利亚任大使期间,有一次谈及饮食问题,傅莹说:“我喜欢喝奶茶,就从国内带来砖茶,周末熬奶茶喝。”
傅莹很喜欢听内蒙古的长调。“蒙古歌曲的CD是我送礼的专项,澳大利亚人也很喜欢,有人听了之后,还专门给我发来E-mail,讲述听后的感受。”
傅莹说:“在兵团的经历中,我印象最深的体验就是身体的极限、饥饿、寒冷、体力透支、精神上的磨炼等,这确实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上山下乡锻炼了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敢于奉献。”
角色——外交官
关键词——干练、优雅
优雅得体的着装,温文尔雅的谈吐……她总是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在担任驻外使节期间,傅莹独特的女性魅力和“时尚”的外交风格赢得了外界的交口称赞。
和傅莹有过接触的人说起这位女外交官,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时尚高雅”这个词。
“大使的发型总是保持得那么好,总给人神采奕奕的感觉”;
“大使衣着讲究,小饰物也同样考究,有时看见大使食指上戴着一个非常时尚的大戒指,有时她也会穿双小皮靴,这种年轻的心态让她与年轻人也自然而然地相处融洽”。
与这种时尚大方的生活品味相关的是傅莹在外交中擅长发挥女性优势,经常以自己细腻丰富的感性体验,缓和可能出现的剑拔弩张的局面。
身穿中式服装,怀里抱着两只可爱的“福娃”。2008年3月,傅莹在英国接受电视采访时,呼吁各国不要将北京奥运会“政治化”。她指出,“政治问题是不可能在足球场和游泳池里解决的”,应该“还奥运一个单纯的意义”。这赢得了不少真正关注奥运会的人的赞许。
十几天后,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有示威者试图暴力抢夺火炬。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到哪儿去了?”傅莹随即又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以感性的文笔,描述了鼻子被冻得通红的中国志愿者女孩在事后发出的疑问。
她的一位前同事评价说,傅莹抒发的个人情感和良好的沟通姿态令本来繁复沉闷的外交工作变得事半功倍。
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她也时常展露出母性温柔的一面。其在伦敦的官邸的墙边,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本相册,里面是她和女儿的各种照片。
傅莹说:“在兵团的经历中,我印象最深的体验就是身体的极限、饥饿、寒冷、体力透支、精神上的磨炼等,这确实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上山下乡锻炼了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敢于奉献。”
角色——妻子
关键词——温婉、睿智
傅莹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人大发言人首度亮相,引发外界好评。傅莹的丈夫郝时远评价,“傅莹平时性格就温婉、睿智,这次发挥得很不错。”
郝时远3月4日在电视直播中全程观看了妻子的“首秀”,傅莹妆容考究,一袭宝蓝色套装与银发交相辉映,黑色镶金珠项链更显时尚典雅。郝时远笑称自己也是妻子的“妆容参谋”之一。
郝时远透露,表现得如此优雅、知性的傅莹在初接任务时也是“有压力的”。
“人大发言人对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熟悉。傅莹的经验是外交为主,这次谈中国内政问题,知识储备要欠缺一些。接触发言人这一块工作十来天,她每天睡得很少,要做大量阅读。”
曾经,有外国元首盛赞傅莹是“最能清晰传递中国声音的使者之一”,然而在郝时远这位身边人看来,“努力”是对妻子最公允的评价。
“我太太工作上很努力,很敬业,平时工作经常是很晚的。每周两人只有一次吃晚饭的机会,通常也要到晚上八九点钟了。一般是我操刀家常菜,偶尔也有传统蒙餐。生活中她是一位尽职的母亲和太太,我很理解她,我们也很融洽。
“作为丈夫,我能给她最大的支持就是把家务做好,让她少操心家事,有更多时间做好工作。但是我最担心的就是她身体,我们家这位最缺的就是睡觉。毕竟是那个岁数的人了。”
郝时远与傅莹一样都是蒙古族人,作为政协委员也参加了今年的“两会”,郝时远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是民族问题研究专家,两人共同养育了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