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产美女名媛的民国,有一位北大校花曾惊艳时光。她追求者无数,父亲竟被戏称“国民老丈人”。除了美貌才华,她和鲁迅也有过一段渊源……
马珏:民国时代的北大校花
名满北京,父亲被戏称为“国民老丈人”
马珏
1913年5月,马裕藻在“读音统一会”上率先提出《注音字母》方案获大会通过,被聘为北大教授;1920年起任北大国文系主任,任职长达14年,终其一生,将革命救国与治学报国贯穿结合。但北平曾流行过一句话:马裕藻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北大生了个漂亮的女儿。这说的正是马珏。
作家吴组缃先生曾回忆:“上世纪20年代,故都的两所美国气味浓厚的燕京与清华盛行选举‘校花’或‘皇后’。北大没有沾染这一风气,而北大政治系女生马珏却被公认为‘皇后’,名满北京九城,燕京、清华的校花不免‘粉黛无颜色’的愧感 。”
马裕藻一位学外语的朋友曾这样赞美:“像大理石雕出的那么美”。马珏天生丽质、举止得体,引来无数追求者。据说,她在北大读书时,每天都能收到十几封情书,上课时,一些男生还会尽量贴近马珏就坐,以期待能有交谈的机会。学者张中行在随笔《负暄琐话》中提到,当时爱慕马珏的人太多了,马裕藻甚至被一些调皮学生在背后称为“老丈人”。
鲁迅迷恋她?
大师和校花的微妙关系
《北洋画报》上刊登的马珏照片
“……但是鲁迅这人,我是没有看见过的,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样子,在我看来,大概同小孩差不多,一定是很爱同小孩在一起的。不过我又听说他是老头儿,很大年纪的。爱漂亮吗?大概许爱漂亮,穿西服罢。一定拿着stick,走起来,棒头一戳一戳的。分头罢?却不一定;但是要穿西服,当然是分头了……看了他的作品里面,有许多都是跟小孩说话一样,很痛快,一点也不客气;不像别人,说句话,还要想半天,看说的好不好,对得起人对不起人。”
——马珏《初次见鲁迅先生》
提及马珏,很多人会将她和鲁迅联系起来。当年,鲁迅与马裕藻关系很是密切,二人是同事,性格也相投,鲁迅经常出入马家。1925年间,年仅15岁的马珏为校刊写了一篇《初次见鲁迅先生》。马珏晚年回忆道:“不久,鲁迅先生来孔德学校,读到那期《孔德旬刊》,我没想到,先生看到我那篇小文章后,十分高兴。他夸我写得好,说我写的都是实话。后来先生把它收进了他亲自编选的《鲁迅著作及其他》一书中。他还送书给我。过了几天,父亲还带我去八道湾鲁迅家去玩。从那时起,鲁迅先生到我家,常问起我;如果我在,便和我说几句话。我们还多次通信。根据《鲁迅日记》的记载,我向鲁迅先生请教的信和鲁迅先生的回信自1926年元月3日至1932年12月15日,通信持续六七年之久。”
1926年元月三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夜,得马珏小姐信”,在《鲁迅日记》中竟有53次提到马珏。
校花的幸福结局
鲁迅的怅然若失
每回有新书,鲁迅都会留一本给马珏,直到1933年马珏结婚。鲁迅在给台静农的信中说:“今日寄上《萧伯纳在上海》六本……还有一本,那时是拟送马珏的,此刻才想到她已结婚,别人常去送书,似乎不太好,由兄自由处置送给别人罢。”李霁野曾也说:“一次送书给我们时,他托我们代送一本给她,我谈到她已经结婚了,先生随即认真地说,那就不必再送了。”
校花的伴侣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马珏最终嫁给了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这在当时可谓一件十足的盛事。据说杨观保和马珏相识已久,他对马珏颇为忠恳,每星期返回北平一次。长期交往下,终于获得女神的芳心。但也有人说是当时有谣言发生,马珏不堪同学讥笑,于是没有毕业就和杨观保结婚。
这位北大校花似乎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他们夫妻恩爱到老,平静安然地度过一生,波澜不惊有时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