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静是一位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共一大代表,他不仅经历过建党和脱党,还是“一大”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在全国解放后通过《人民日报》向党组织和毛主席认错的建党功臣。
在中共 “一大”代表中刘仁静最年轻的,当时年仅19岁。4年后,刘仁静脱离共产党,在莫斯科参加托派组织,回国后,转向国民党。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刊出刘仁静的声明,表示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今后必须向毛主席和党学习。刘仁静后被调往人民出版社,“文革”中曾入狱。1986年,84岁的刘仁静成为国务院参事,一年后因车祸逝世。
1950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登出了《刘仁静的声明》,“我过去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以后决心在党及毛主席的领导下,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谨此声明。”
这个“认错”整整迟到了21年。
1929年12月29日,党中央在《红旗》上刊出《给刘仁静的一封公开信》,限他三日内说清问题。他在没有向党中央请示的情况下到土耳其看望被苏共开除的托洛茨基,回国后还拒绝汇报。
中央按照承诺,在刘仁静认错之后,给他安排一个工作,让他能够生活下去。刘仁静被安排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政治经济学。给苏联专家当翻译。参加土改。后来,他被调往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
1979年包惠僧去世后之后,刘仁静成了惟一健在的“一大”代表。许多党史研究者不断来采访,给他寂寞的晚年增添了几分工作的欢乐。“有人登门,老人就会有些精神。”儿子刘威立说。尤其是聊起“五四”,谈及欲剖腹唤起民众觉醒的举动时,依然有些激动。
1981年,“七一前夕”,新华社记者刊发专稿《访刘仁静》,刘仁静说:“共产党对我仁至义尽,不管我犯了多大的错误,还是没有抛弃我,给了我生活的出路。”此稿一发,来访者更多了。
于金良就是在这个时刻采访了刘仁静。只谈了一个小时20分钟,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刘仁静仍吞吞吐吐,不愿多说,于金良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都很年轻,不知道什么马克思主义,只知道北方有个俄国,俄国有个列宁,列宁领导革命成功了,我们就按照列宁的办法办。”
1986年10月,刘仁静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
1987年8月5日,清晨5点,刘仁静像往常一样,穿着白府绸衬衫,衣袋里放着北京师范大学出入证,持剑下楼,到宿舍楼对面大学操场舞剑,身后照例传来老伴“过马路的时候要小心点”的叮嘱。
在新街口外大街,刘仁静穿越马路刚到黄色隔离线时,被一辆飞快驶来22路公交车撞倒,颅骨碎裂,当场死去,长剑甩到数米开外。当得知这位老人就是“一大”代表刘仁静时,公交司机才惊恐地发现,自己“撞丢了一段历史”。
人民出版社和国务院参事室为刘仁静开了追悼会。会上没有悼词。8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消息,称刘仁静是中共‘一大’代表,骨灰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他属局级干部,安放在骨灰盒架子最下面的一层。一生跌宕的刘仁静,在停止思想的那一刻,重新走进了“同志”的会堂。作者:刘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