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是一个不短不长的时间。对于一个战将林彪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这一件事情很能说明问题。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为了摆脱敌军的前堵后追,毛泽东采取大迂回、大穿插的办法,将追敌拖得昏头转向,疲惫不堪,红军渐渐开始摆脱险境。2月中旬,毛泽东决定调兵渡过赤水,迂回穿插到云南,再找机会渡过金沙江,然后北上去建立川西根据地。可是,一个多月来,红军大迂回,大穿插,忙于奔跑,作为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都有些吃不消了,接到又要渡赤水的消息大发牢骚。
张闻天知道后觉得不正常,便告诉毛泽东。毛泽东生气地说,“林彪年轻不懂事。兵无常势,水地常形。在强敌的包围圈中,我们与蒋军正面硬打,岂不吃亏?面对几倍于我们的蒋军,必须高度机动灵活,在机动中寻找战机,寻找出路。能打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多跑很多路。这有什么意见呢?林彪这种思想,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开个会,统一大家的认识。”
张闻天点头,赞同毛泽东的意见。
3月21日,朱德以中军革委主席的名义,向各军团作了四渡赤水的部署。
在向金沙江进军途中,林彪接到毛泽东以中军革委名义发来的紧急电报,要他和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抓紧在云南元得、龙街口渡江。5月6日,林彪、聂荣臻等人来到龙街渡口。林彪站在石头上一看,只见水流湍急的江面又宽又险,很难架桥,为难地说:“这个毛泽东也是的,这个地方怎么过得去呢?”
林彪一筹莫展时,通讯员送来朱德的电报,说军委纵队5日已在皎平渡夺得一只船,红一军团务必在7日赶到皎平渡,8日黄昏前在皎平渡渡江。
十万火急。
部队正准备埋锅造饭,林彪命令收锅熄火,立即出发。于是,战士们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匆匆向皎平渡进发。一夜急行军,部队走了120公里,林彪牢骚满腹,到达皎平渡口时,毛泽东亲自上前迎接。林彪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5月初,红军到达会理。红一军团奉命在此休整两天。
休整期间,林彪满腹怨言,认为红军总是走弓背路,这样下去就要被拖垮,应该走弓弦,走捷径,便不与聂荣臻商量,给彭德怀挂电话,说:“现在的领导不行了,再这样下去,我们又要失败。”
彭德怀大吃一惊:“你说什么呀?”
“毛泽东指挥不行!你出来指挥吧,我服从你的领导。你下命令,我就跟你走。”林彪说。
彭德怀听完林彪的话,非常震惊。对毛泽东的军事能力,他是深有体会、坚信不疑的,拒绝了林彪的要求:“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现在提出改变指挥是不恰当的。至于我,则更不适当。”
林彪放下电话后,政委聂荣臻批评他说:“你是什么地位?你怎么提定别人撤换统帅?你有意见向中央提嘛!不能胡来。”
“你……”林彪不服。
“林彪同志,”聂荣臻警告说,“如果你擅自下令部队行动,我也可以以政治委员的名义命令部队不执行!”
林彪愤然离去,当天又给中央三人小组写了一封信:“……这段时间以来,部队在云贵川边东奔西拐,行军太多,而且走了许多不必要的弓背路。部队弄得精疲力竭。这样下去,部队会拖垮。毛泽东指挥部队不合适,建议换一个人指挥,以改变目前的困境。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几个军委负责人不要直接指挥军队,前线指挥最好叫彭德怀负责。”
林彪把信给聂荣臻说:“我给中央三人小组写了一封信,要求撤换领导。你看看,如果没有意见,你也在上面签个名吧。”
聂荣臻接过信后,严肃地说:“这个名我不能签,建议你也不要写这封信。”
“我们的部队快拖垮了,领导不换怎么行?”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林彪把信接过来,生气地说:“不签也可以,以我个人的名义算了。你怕得罪人,我不怕!”
聂荣臻见他发了脾气,劝告他说:“林彪同志,你这样做不妥!”
“有什么不妥?”
聂荣臻说:“革命到了这样紧急关头,你不要毛泽东来领导。谁来领导?你刚参加了遵义会议,现在又反对遵义会议,这是违反党的纪律和组织原则的。更何况,你跟老毛这么久,对他也很了解。过去在中央根据地时,你在他的领导下打了很多胜仗,记得你过去保存了一个小本子,一说过去打的胜仗,就把小本子翻了来说你打的仗最多,缴的枪最多,现在怎么把过去都忘了呢?你应该相信毛泽东。你要反对老毛,我不仅不会签字,而且还反对你上送。如果你不听我的,一切后果由你负责。”
“好,一切由我负责!”
林彪拿着信,然后叫人送给了张闻天。
毛泽东看到这封信后,对张闻天说:“看来,对四渡赤水的认识还有问题,部队的思想还未统一。林彪的思想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随后,他建议再开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专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5月12日上午,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除政治局委员外,参加会议的还有彭德怀、聂荣臻、杨尚昆和林彪等人。
讲到军队问题时,毛泽东话锋一转,严肃地说:“近几个月来,特别是第二次东渡赤水以来,我们运用大迂回、大穿插的战略,不但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迫堵截,而把他们弄得昏头转向,精疲力竭。当然,我们自己也很疲劳。现在,蒋军不但打不着我们,而且连我们的去向都不知道。如果我们不在赤水上渡来渡去,机动地变换作战方向,忽东忽西,迂回穿插在敌重兵之间,我们能够主动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追堵吗?能打垮侯之垣的8个团、吴奇伟的两个师吗?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对这次迂回穿插有意见,说怪话,还有的写信给中央总书记,要求改变军事指挥,这是短见,是错误的。大敌当前,这种思想非常有害,应该丢弃。要相信现在的中央领导是正确的。对于这一点,不能丝毫的动摇。”
毛泽东虽然未点林彪的名,林彪听出味道了,不高兴地低着头,一言不发。
毛泽东讲完话,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唯独林彪没有鼓掌。掌声一停,周恩来正要讲话,林彪抬起头辩解道:“我给中央写信,没有别的目的,只是希望革命少走些弯路!”还是固执、自信没错儿。
毛泽东生气地说:“你这个娃娃,懂得什么!”
林彪不再申辩。
在会上,张闻天、周恩来也发言批评了林彪。
这次风波,林彪给毛泽东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趣的是,在整整10年之后,当初的林彪还是那个林彪。部队虽不是那个部队了,但是又发生类似在红军四渡赤水时为大迂回多走路而意见纷纷的事情。
不过,这一次主角完全换了。矛盾所指的是林彪。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下山抢占胜利果实,林彪受命前往东北,指挥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作战。他到达东北黑土地后,住在双城,却不断向各纵队发出一份份电报,命令他们如何如何与敌军周旋、捉迷藏。结果,部队日夜行军,行踪不定。和当年在四渡赤水时候的林彪一样,干部战士们对这种大迂回、高强度行军的运动战,很不理解,纷纷抱怨,有的战士干脆发牢骚说:“兔子没抓着,把鹰累死了。”
部队走了不少的冤枉路,干部战士累得快到晕倒,有时快到目的地了,突然又接到林彪一个电报,调头往回跑。于是,干部们也忍不住了,说:“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忽进忽退,把部队支使得颠颠跑,团团转。好像不是打仗,而是行军大竞赛。”
林彪对那些抱怨却充耳不闻。甚至,有时候,他对那些走路不要命的部队,还时常发去一个表扬信,鼓励他们多走,多跑!后来,林彪终于说话了:
“不要怕疲劳而累死人,因为疲劳而累死人总比慢了而受伤损失小得多。冬季作战向巨流河前进时累死了人,但不要怕,要忍一口气,咬紧牙关赶路,这时吃一点亏是有很大代价的,怕吃苦,怕走路,反会牺牲更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跑”,东北民主联军各纵队渐渐走出被动,变得主动了,于是打仗就打胜仗。接下来,大家再走就痛快了,双腿也变得有劲了,纷纷说:“流汗总比流血好。”(陈冠任原创,禁止转载复制和改编。谴责呱唧、传阅、即时网、788娱乐、蛋蛋赞、新闻头条等假冒伪劣网站侵权转载)
(订阅号“陈冠任”——头条号自媒体榜第四名,欢迎订阅,阅读今日头条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