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历史知识
分分合合走向民族自治的历程
在苍莽的大兴安岭中段、广袤的科尔沁草原腹地,有一座雄奇的“红色的城市”(蒙语意思),这就是乌兰浩特,原名王爷庙。这里的人们说,乌兰浩特有太多红色的记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就在这里宣告成立。
清代以前,无论是北方民族政权时期,还是中原封建王朝统治下,内蒙古地区从未形成为一个单独的地方行政区域。1636年,漠南蒙古诸部臣属了清朝,并在清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出了力量。1664年(清康熙三年),清朝以数千里大漠(今中国和蒙古国边界一带)为界,划为内蒙古和外蒙古。“内蒙古”这个地区称谓,即彼此时沿用至今。
几千年来,内蒙古地区的民族变迁、政权更迭纷繁不断,有时安定统一,有时分立割据、各自为政,也时常处于北方民族统治者与中原王朝之间、北方各民族之间的战乱状态。
近代以来,1928年(民国1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将热河、察哈尔、绥远特别区改为行省,阿拉善、额济纳2旗划属新设宁夏省。原内蒙古较统一的民族区域被行省正式分割,东至西分属黑龙江、吉林、辽宁(奉天省改称)、热河、察哈尔、山西、绥远等省。1933年(民国22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札萨克亲王德穆楚克栋鲁普等人领导发起了内蒙古的“高度自治”运动;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蒙古自治办法原则》,批准在乌兰察布盟百灵庙(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所在地)成立直属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内蒙古未沦陷地区各盟部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1936年被国民政府正式撤销。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之后,内蒙古东部被划入伪满洲国,改建兴安北、南、东、西4省,内蒙古西部大部分属于伪蒙疆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各地区也建立过民主政权。
国民党统治时期,内蒙古解放区建立过几个地方政府。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辖区有所变动,但内蒙古各族儿女热情豪迈地建设着绿色家园。
自治区成立比共和国建立早两年的内情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同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也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解放斗争,着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组织和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团结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二大之后,便开始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群众中发展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初,韩麟符、李铁然(又名陈镜湖)、荣耀先(蒙古族)等率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北方党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何孟雄、黄日葵等人的精心培养下,1925年在北京蒙藏学校学习的、来自土默特旗和喀喇沁旗的蒙古族学生云泽(乌兰夫)、奎璧、多松年、李裕智、吉雅泰、佛鼎、赵诚、高布泽博、白海风等数十人,成为党的成员,建立了内蒙古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随后,他们被分批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蒙古党务学校、中国广州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接受政治理论、农民运动、军事等知识和训练,为在内蒙古建立党组织准备了条件。不久,中共北方组织为开展民族工作,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在帮助国民党在内蒙古建立党部的同时,纷纷建立中共党组织。
1935年,党中央就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政策,到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设立了民族学院,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蒙、回、藏等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抗日的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妄图继续维护其专制独裁统治,最终在美国的纵容帮助下发起了内战。在此攸关国运的关键时刻,蒙古族人民响应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建立少数民族武装的主张,西起黄河岸边东抵松花江畔,南自长城脚下北达呼伦贝尔草原,掀起了一股报名参军组建民族武装,“有人出人、有物出物、反对内战、上前线打倒老蒋”的一股强大的浪潮,出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
在解放战争中,几乎蒙古族聚居的地方都有了民族武装配合主力部队活跃在东北、华北两个战场。当时由于作战统一指挥的需要。内蒙古各部队都受双重领导,也就是部队番号在内蒙古军区序列中,但作战指挥、训练、供给均由友邻军区负责,甚至到解放战争中期有的部队干脆编入友邻军区序列中,原番号也改变了。
早在抗战胜利前夕,中共党派乌兰夫等一批蒙古族、汉族干部,从延安回到内蒙古民族聚居地区开展民族解放运动,在解放区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试建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总结经验,待条件成熟时,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内蒙古地区存在的民族分裂和所谓“独立自治”活动等复杂斗争形势,中国共产党展开了以民族区域自治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的实践。当时,内蒙古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历史抉择,在苏尼特右旗出现了所谓“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在乌兰浩特出现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把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成为当时内蒙古地区民族民主革命的关键。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党中央指出:对内蒙古的基本方针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但由于内蒙古人民长期受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东部地区刚刚解放,西部地区尚未解放,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还缺乏基本条件。因此,决定先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开展群众性的自治运动。为贯彻这项方针政策,乌兰夫给中央写了关于建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自治运动的报告。
晋察冀中央局将乌兰夫的报告于1945年11月9日上报党中央,中央书记处于11月10日复电晋察冀中央局,同意先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电文讲:“……关于内蒙工作,同意你们先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宣布纲领,发动广大蒙民,准备将来建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方针。”乌兰夫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结合内蒙古的实际情况,起草了《中共中央晋察冀中央局目前对内蒙古政策的几个要点》,中央局通过后,于11月23日下达执行。乌兰夫随即着手进行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筹备工作。
11月26日至28日,乌兰夫在张家口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各盟旗代表大会,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取代了“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大会一致通过《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章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选举产生了以乌兰夫为首的执委会。11月29日召开了执委会会议,乌兰夫当选为执委会主席,兼常务委员会主席、军事部长。大会经过深入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各盟旗经济建设》、《组织盟旗武装》、《推行医疗卫生保健》、《确定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等决议,并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了致谢电。
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在承德召开,协商撤销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建立起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乌兰夫代表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讲了话。他指出:“内蒙古自治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东、西部的蒙古族同志们,在这里能谈自己的自治和民族如何解放问题,对内蒙古解放运动史来说,是有着深远历史意义的。我们只有站在为内蒙古共同利益的一个立场上去争取,去努力,任何问题都是不难解决的……”
《决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的领导地位,指明了内蒙古解放的方向和道路,并对内蒙古自治运动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决议》规定:“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的方针是平等自治,而不是独立自治。蒙古民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帮助下,才能获得解放。在目前形势下,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为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领导机关。”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联合蒙古族各阶层、汉族及少数民族群众,共同开展内蒙古自治运动,树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的大旗。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冀热辽分局,及时开展东蒙工作,争取东蒙自治政府等民族解放力量,中国共产党对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党在牧区实行的依靠牧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上而下和平改造和从下而上放手发动群众,废除封建特权,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政策,得到了广大牧民的热烈拥护。
1947年2月14日,中国共产党派乌兰夫率领自治运动联合会的一部分领导人员抵达王爷庙。3月,东北局在哈尔滨召集自治运动联合会和兴安省工委负责人开会,研究了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问题。
4月2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在王爷庙胜利召开,来自东西蒙的392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大会由乌兰夫主持,西满分局派张平化参加会议并致贺词。
5月1日,伴随着迎接全中国解放的隆隆炮声,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这里宣告诞生,乌兰夫当选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大会通过了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暂行组织大纲,通过了撤销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兴安省政府,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决定。
5月19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联名给自治区政府发出了贺电,指出曾经饱受苦难的内蒙古同胞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号召蒙古族群众与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起来,为建设新家园与新中国而奋斗。内蒙古各族群众追求解放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篇章。
于是,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
实现内蒙古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背后
尽管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了,但是历史上蒙古民族聚居的地域还没有统一为一个自治区,民众期望内蒙古的完全解放和恢复统一的行政区划的心愿与日俱增。1949年3月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界定问题。会议期间,乌兰夫向中央领导呈送了关于内蒙古基本情况的报告,周恩来批示印发与会代表,中央领导随即进行了讨论。毛泽东当时就提出:“恢复内蒙古历史上的本来面貌。”他在会下征求乌兰夫意见时,还谈道:“……把阿拉善和额济纳也划归你们,因为那里也是数百年来蒙古族人民休养生息的地方……”
未完点击阅读全文,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