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他与毛主席关系不同寻常 儿子牺牲五年才得到音讯

上世纪七十年代,提起我国外交部的女外交官王海容,几乎是无人不知。她曾参与接待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和参加接待尼克松总统访华等重大外交事件,还多次为接见外宾的毛泽东当翻译。其实,这位王海容是毛主席身边的一个晚辈亲属,她的爷爷是毛主席的亲表兄王季范。今天在此聊聊毛主席与这位表兄间的故事。

(1954年4月,毛泽东和程潜(右二)、程星龄(右一)、表兄王季范(左一)在北京十三陵)

王季范是湖南省湘乡市人,1885年生于湘乡县南熏乡一个小康之家。他的父亲王文生娶湘乡大坪唐家坨文芝仪的次女为妻。这位文氏姑娘就是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的亲姐姐文六妹。所以王季范的母亲是毛泽东的姨妈。王季范和毛泽东实为姨表兄弟。

年长毛泽东九岁的王季范是王家的次子.因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九.后辈人均称他为“九阿公”。毛泽东则一直叫这位表兄为“九哥”。毛泽东从两岁起寄养在外祖父家。他幼年的大部分岁月都在唐家坨度过。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季范算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之一。

王季范从小熟读经书,古典文学基础较好。上世纪初考入长沙优级师范,毕业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不久升为学监。1914年,毛泽东入第一师范读书,与王季范成为师生,感情日益加深。王季范对毛泽东不仅经济上解囊相助,学业上认真辅导,还尽力支持其革命活动。当毛泽东因组织学生驱逐校长张干将被开除时,他多方奔走呼吁,使之保住学籍。毛泽东在长沙进行革命活动,几次被反动军警追捕,都由于他救援掩护而渡过难关。1927年“马日事变”他与毛泽东分别,直到1950年才在北京重逢。

二十多年彼此分离,两人常多方设法捎信问候,互相鼓励。对于王季范的帮助和支持,毛泽东一直很感激。建国初,毛泽东把他接到北京家中小住,向家人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九哥,没有他,就没我…”。

抗日战争前后,王季范日益不满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腐败统治,对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却充满敬意,心向往之。“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八路军在长沙设立办事处,负责人是王季范早年在湖南一师的同事徐特立。两人阔别多年,在故土重逢,喜不自胜。王季范提出请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其独子王德恒前往延安参加抗战,徐特立当即表示一定鼎力相助。没多久,在徐特立安排下,王德恒终于成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此时,王德恒的女儿王海容刚一岁多,弟弟尚在襁褓之中。

经毛泽东批准同意,王德恒留延安参加了革命工作。他很快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春,他从抗大毕业。在另一位表叔——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的外婆家唐家坨)

抗战后期.中央为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组建了八路军“南下支队”奔赴湘、粤沦陷区。王德恒随八路军“南下支队”离开延安,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星夜兼程去桃源地区开展工作。那时,王德恒的公开身份是湖南修业高级农业职工学校教员。令人惋惜的是积极为党工作的王德恒终未能与近在家乡咫尺的老父见上一面。不久,他在回长沙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惨遭杀害,年仅三十岁。

噩耗传到延安,毛泽东深感悲痛。但因事关军事机密,毛泽东未将王德恒牺牲的消息及时告知表兄王季范。在以后的数年,王季范照旧年复一年地给表弟毛泽东和儿子王德恒写信,他多次拜托毛泽东对王德恒严加管教。使之成材,为国为民效力。他还反复告诫王德恒,务必要聆听毛泽东的教诲,不可一日懈怠,为表叔也为家人争光。

王季范获悉独子王德恒为国壮烈捐躯已是儿子离开人世后的第五年,也就是1950年仲秋毛泽东电邀王季范进京之际。

在中南海的那次晚饭后,毛泽东把过去发生的一切告诉了表兄。望着年近古稀、须发花白的表兄,极富感情的毛泽东垂首恭立.悲从中来:“九哥……”毛泽东不知从何说起。好半天,他才哽咽着说:“你把德恒交给我,可我没有照看好他,自当难辞其咎啊!”说着说着,两行清泪潸然而下……

儿子牺牲的不幸消息令王季范老泪纵横,肝胆俱裂。虽然当初送子赴延安投身革命就有可能遇到不测的思想准备,只是一朝永诀,感情上还是难以接受。然而儿子是为革命而死,既已为革命献身,也是死得其所。想到这里,老人情不自禁地安慰起一旁表情肃然的毛泽东来:“润之老弟,快莫这样讲。为了国家安宁,你几十年东奔西忙,抛家不顾;为了人民翻身,表弟媳杨开慧慷慨就义,泽民、泽覃兄弟血染疆场。如今你又把岸英大侄送到了朝鲜战场……德恒以你作楷模.为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而壮烈牺牲,他死得重于泰山,自当含笑于九泉。家人也以他为荣,夫复憾哉?!”

毛泽东闻言,不禁紧紧握住王季范的双手:“九哥,你说的极是哩!德恒是个好伢子,这也是你当父亲的教育之功!人民是忘不了的.我毛泽东也是忘不了的!”毛泽东发自肺腑地说:“你要节哀,多多保重,还要照顾好他的一双儿女.他们是烈士遗孤啊!有何难处,可以直接找我。我们是一家人,不必客气…”

毛泽东所说的“烈士遗孤”就是王海容、王起华姐弟。

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季范差不多成了毛泽东家庭的一员。一天,他应邀到毛主席的住所交谈时,直言说:“我这次应命来京,是想替国家做点事,主席你要放点事给我,这样心里才踏实了。”毛泽东笑道:“建国伊始,百废待兴,哪会没有事做,我已经替你盘算了一件事——政务院参事,为建设国家出谋划策。

(青年时期王季范)

此前,周恩来总理曾属意王季范重新出山,任职教育部。但王季范认为应该选拔年富力强的青年后生、有志之士任职,自己年事已高.终坚辞不就。

出任国家政务院参事后,王季范还连续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不顾年老体弱,四处考察访问。东到辽、沈,西至甘、新,北至内蒙,南至海南岛,特别注意对工业生产和农田水利事业的考察。他向中央多次献计献策,好多建议得到周恩来总理采纳,例如对修建成昆铁路、对提倡中西医结合的意见,都对人民政府的决策起到了资政作用。

1972年夏初,王季范老先生不幸病故,毛泽东敬献的花圈缎带上写着“九哥千古”四个字。

工作人员称,王季范去世的那一天,得到消息的毛泽东神色黯然…。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