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军制,将全国军队划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军三部分,其中尤以中央军最为精锐,据《史记》记载,秦二世时,曾“征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如果算上宫城守卫和宫廷郎卫,秦国中央军人数不会少于五万。中央军不仅单兵素质高,武器装备精良,且兵源多以关中秦人为主,它们拱卫的不单是都城咸阳,更是在守卫自己的家乡。始皇出巡,中央军一部常承护卫之责。然而,值秦末乱世,陈胜、项羽、刘邦先后威胁到帝国安危之际,奋起反抗的却是李由等地方郡守率领的地方军和王离统帅的边军,直到章邯率领的刑徒军败亡,也未见秦国中央军出动。那么,秦帝国战斗力最强的中央军究竟去了哪里,家国存亡之际,他们真的无动于衷吗?
其实,秦国中央军从始至终都在拼死抵抗,守卫着大秦帝国。
一、虎狼犹在—中央军的第一次出战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今安徽宿州揭竿而起,仅仅两个月之后,陈胜部将周文所统帅的数十万起义军即攻破函谷关,抵达距咸阳不足60公里的临潼。然而周文大军却在临潼这个地方停了下来,直到章邯率领的刑徒军赶到将其击败。从临潼到咸阳,步兵急行军三天也足可以兵临咸阳城下,更何况周文手下还有兵车千辆。同时在三天这么短时间内,章邯也没有能力完成上奏二世、释放刑徒、发放武器、形成战斗力等一系列工作。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周文在临潼止步不前呢?兵贵神速,曾做过军事参谋的周文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从其前期一路破关斩将的战斗经历来看,周文也并非泛泛之辈。显然,驻扎在此处并且有能力阻挡周文数十万军队前行的,正是秦国中央军。这部分中央军主要驻扎在咸阳近郊,与咸阳宫城守卫互成犄角,守卫都城的同时,可能也肩负起一部分监视骊山刑徒的任务。由于史料缺失,我们无从得知详细的战斗经过,但从结果来看,中央军的这次出击,为秦帝国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使得章邯得以迅速形成战力,在短短几个月之内灭亡张楚。
二、统军出关—中央军的第二次出战
中央军在完成阻截周文的任务后,回防驻地,并未随章邯出关征讨起义军。不过,从章邯统帅的二十万骊山乌合之众能在短期内形成极强战斗力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应当是有一部分中央军加入到了章邯的平叛大军中去的。那么这一部分中央军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加入到了平叛大军中,能让一帮刑徒变成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呢?史料没有记载,但历史的演变却总有相似之处供我们参考。一战时德国战败,受制于《凡尔赛条约》,德国只保留十万陆军。德国的做法是遣散士兵但保留军官。也就是说,十万德军全都由作战经验丰富的陆军军官组成,这也为二战纳粹德国军队迅速扩张并保有极强战斗力奠定了基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们可以合理推测,章邯在无法直接征调中央军出关平叛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做法是抽调大批军官充实到刑徒军当中。这也就可以解释,由二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刑徒组成的军队能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素养,他们复函谷、破周文、灭张楚、杀项梁、围巨鹿,直至战败集体被坑杀也未出现成建制反叛和逃亡的原因。不过,章邯抽调中央军军官参战,对于中央军来说却是元气大伤,直接导致了中央军战力的减半。
三、帝国残阳—中央军的败亡
章邯降楚,二十万秦军被坑杀,原属中央军系统的大批基层军官也在此次坑杀行动中阵亡。当刘邦军攻破武关,再次逼近咸阳之际,秦王子婴最后所能依仗的守护者依然是在临潼蓝田一线布防的中央军,蓝田一役,中央军为刘邦所击溃,帝国最后的屏障没有了。刘邦西进时,兵不过万,即使是在攻入关中后大量补充旧秦军士,总兵力亦不过十万,远远不及当年的周文军,却在短时间内击败了秦国的精锐之师。秦中央军战斗力前后反差如此之大,或许是因为朝廷变故而导致的军心尽失,又或许是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大批军官被抽调,中央军的主心骨没有了,普通士兵游离在逃亡和投降之间,终至战败。
四、仇恨之火—中央军的复仇
当联军统帅项羽大肆屠戮关中的时候,他可能永远都不会想到,最终诛灭他的正是秦帝国曾经的守护者—中央军。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今安徽定远被汉军骑兵包围,兵败自刎。尸体为吕马童、杨武、杨喜、王翳和吕胜五位骑兵将士所分割。值得一提的是,这五位骑士不仅是地地道道的关中秦人,同时也是原来的中央军骑兵一部。吕马童、杨武为郎中骑将,杨喜、王翳为秦郎中骑,吕胜则为秦骑士。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也许是出于项羽屠戮关中的义愤,也许是发泄亡国的惆怅,楚汉之争中,散落在关中各处的旧秦中央军士兵,自发集结,大批加入到汉军阵营当中,点燃了熊熊的复仇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