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寿的《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曹操的形象刻画上肯定存在不小的差异。不管,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突出了曹操对于人才的渴求,尤其是对品德高尚的人,曹操能够发自心底的欣赏。
如同曹操在《短歌行》中的感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而说到曹操最为重视的人才,笔者第一念头想到的就是关羽。由于欣赏关羽的勇武和忠义,曹操将关羽提拔为汉寿亭侯。在关羽执意要去找刘备的时候,曹操手下的将士立即请示要不要把关羽追回来。但是,面对弃自己而去的关羽,曹操却表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
所以,曹操对于关羽的器重无需多言。那么,关羽在武力上不如吕布,智谋上别说跟诸葛亮这样的顶尖谋士比,就是一般的智囊也比上的基础上,为什么会被曹操这么看重呢?除了关羽的忠义外,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在笔者看来,曹操欣赏和重用关羽,绝不仅仅是因为关羽本身,而是存在非常明确的政治目的的。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中。大家都知道,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不过,尽管曹操集团取得了这场决战的胜利,袁绍的根据地尚存,二者在实力上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此背景下,曹操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军心,保证集团内部的团结,从而为今后消灭袁绍集团奠定基础。
汉朝末年,由于“乡举里选”的人才选拔制度被战乱破坏,取而代之的则是曹魏御史大夫陈群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不过,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造成“著姓士族”几乎垄断了人才的上升渠道。这也是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能够拥有那么多文武人才的重要原因。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平民阶层中的人才很难步入到士官阶层。
但是,眼光长远的曹操则坚持不看门第、唯才是举的原则。在袁绍这个强大的敌人依然存在的形势下,曹操需要用实际行动来笼络手下的文武将领,尤其是来自平民的精英。恰巧在这个时候,一个曾经卖红枣的武将关羽出现了。
而富有政治智慧的曹操,立即用极大的礼遇来对待一个草莽出身、恃才傲物的降将,甚至有点“捧在手里怕碎掉,含在嘴里怕化掉”的一样爱惜。不仅如此,对于关于的任何要求,不管合理还是合理的,哪怕你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都跟你不计较。当然,关羽也不辱众望,在官渡之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试想一下,对待一个降将,曹操都能这样欣赏器重,那帮跟随多年的平民精英看到自己的主公是这样欣赏人才,肯定会想着怎么在以后的战斗中立功受赏。也就是说,曹操如此器重关羽,也是为了团结和激励身边的文物将领。要让他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曹操不在乎你们出身是名门望族还是平民寒舍,只要你有才能,在我这里都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最后,这种笼络人心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信陵君为侯嬴御车,吴起为病卒吮疽,皆同此理。换而言之,对于曹操的重金投入,关羽给予的回报远远不够,也即投资回报率过低。但是,借着关羽,曹操成功稳定了自己的文臣武将,树立了自己爱惜人才、不问出身的形象,而这才是曹操的欣赏关羽的根本目的。
(漫谈三国:四)
:情怀历史 id:qinghuail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