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的战争中,我军涌现出许多的战斗英雄,也正是他们用热血铸成的长城,换来了如今我们的美好生活,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其中一位战斗英雄,此人是抗美援朝时期的特级战斗英雄,更是战斗英雄黄继光的偶像。
说到黄继光,相信大家都有所知晓。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生,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上甘岭战役,于1952年10月打响。此战,敌军调集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黄继光所在营10月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敌人发现,照明弹、探照灯使整个山坡变成了白天,无数条机枪喷射出来的火舌,扫向他们隐蔽的地方,三人相继倒了下去,两名战士一死一重伤,黄继光左臂也挂了彩。
距敌火力点不到10米时,黄继光用右臂撑住身体,扔出手雷,可惜敌机枪只略一停顿。黄继光顽强地爬到了碉堡下,那里是敌人射不到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头朝战友们看了一眼,接着一挥手,大声喊了一句话。话音全被枪声淹没了,没有人听清他喊了什么。只见黄继光猛地站起来,身子向上突地一挺,奋力向碉堡扑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口!敌人的机枪哑了。战友们喊着“为黄继光报仇”,冲了上去,一举将高地夺了回来。战斗结束后,只见黄继光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在他爬向敌人碉堡的来路,拖着一条10多米长的血迹。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烈士遗体安息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而就是如此的英雄人物,也曾有过偶像,他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主角,杨根思。
杨根思1922年生于江苏泰兴,比黄继光大9岁。杨根思从小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被地主逼债逼死,母亲也因为地主逼债而疯了,不久含恨离世。杨根思为了还债,8岁时就到地主家放牛,12岁时逃脱了地主的控制,跑到了上海,跟着哥哥一起当童工。
1944年2月,杨根思终于迎来了新生,加入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3连的一名战士。
当时部队武器弹药缺乏,杨根思只分到了一根长矛,指导员告诉他:“革命战士要争着当英雄,你要在战场上勇敢杀敌,什么时候能缴获一支枪,这支枪就归你!”杨根思被指导员说得热血沸腾,发誓要当英雄,拥有自己的武器!
几天后,机会就来了,杨根思参加了第一场打鬼子的战斗,他的脑海中一直回响着指导员的话,所以,当他面前出现一个鬼子的时候,他毫不畏惧,挺起长矛就刺进了鬼子的胸膛,也因此有了自己的第一杆枪。
抗战胜利后,杨根思随即和部队转入了解放战争,也开始了他的立功之旅。
临安战斗中,杨根思冒着敌人的机枪扫射,猛冲40米,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火力点,为全团顺利通过立下头攻,被评为战斗模范、爆破大王。
泰安战斗中,全城至高点天主教堂也是敌人的火力点,机枪居高临下扫射,我军根本抬不起头来。又是杨根思,全身绑了26枚手榴弹,爬上教堂,用手榴弹将教堂炸塌,除掉了敌人的火力点,战后,杨根思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鲁南齐村战斗中,他又一个人俘虏了守敌一个排,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
可以说,杨根思在解放战场上的战绩,数都数不完,也正是因为这些战绩,杨根思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的全国英模大会,受到了主席、朱老总的亲切接见。
大会后不久,杨根思便随部队入朝参战,因为战功卓著,很快升任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入朝一个月后,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打响,杨根思的连参加了长津湖战役,受命坚守“1071高地”东南屏障的小高岭,截断美军逃跑的路线。
在这场惨烈的坚守战中,杨根思带领全连,硬是顶住了敌人飞机、大炮的连番轰炸,先后打下去美军8次冲锋,全连也只剩下了十几个人。
杨根思来不及重新部署,敌人第9次冲锋又开始了,40多个美军悄悄从阵地侧面爬了上来,刚想冲我军扫射,就被杨根思发现了,大吼一声:“不怕死就过来!”说完,他抱起身边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冲向了敌人,随着一声巨响,与40多个美军同归于尽,年仅28岁。
杨根思牺牲后,志愿军为了表彰他的功绩,为其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
值得一说的是,在抗美援朝时期只有两个人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一个是黄继光,另一个就是杨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