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诸葛亮一生料事如神,却犯下这一大失误,直接埋葬了蜀国统一梦想

陈老师趣说三国第四十五讲,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司马迁记载道:“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么一句话,大家都经常用在形容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身上,但是,客观来说,真实历史里的诸葛亮,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厉害,诸葛亮没有鲁迅先生所称赞的“多智近乎妖”,只不过是个比较出色的模式,今天陈老师就来带大家细数一下,诸葛亮“遁入凡尘”的重大失误。

首先,诸葛亮身为一名受到器重的军师,在军事方面,诸葛亮并非《三国演义》中的神机妙算,事实上,诸葛亮相比于蜀国其他的谋士比如庞统,法正,马良等人都是相形见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后,依旧是屡战屡败,只不过败得没有那么惨罢了。诸葛亮舌战东吴群儒的时候,东吴豪杰还就此嘲笑过他。

或者大家会想,刘备能够成就大业,最大的功臣不就是诸葛亮吗?没错,诸葛亮的战略水平的确是当时一流,隆中对中设计的三分天下之计对刘备集团十分有针对性,但是,光有计划,没有执行,也是无济于事。

而诸葛亮在执行战略方面,着实没有什么突出贡献。三分天下的第一步,荆州的成功占领,是依靠荆州当地大族马家的帮助,其中,马家的马良,才是为刘备设计先夺取荆南,再图谋荆北,避开东吴和北魏的纷争,先积攒足够的实力,乱中取胜,到时候便可坐收渔翁之利的妙计;战略的第二步,就是西取益州。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的记载,庞统才是入川的谋士,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庞统初入刘备军中,需要立功的机会,可是,细究下来,还是有诸葛亮不擅长兵略的原因,因此,庞统才跟随刘备出征,最终,庞统也以生命为代价,帮助刘备顺利占据了益州;三分天下的第三步,是北伐汉中,这场战役是完全属于法正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系列针对曹操的战术,实际是出自于法正之手,只是罗贯中为了塑造诸葛亮的神人形象,才移花接木,令诸葛亮受了这个功劳。

大家可能要说了,那么庞统,法正,马良三人都去世后,诸葛亮屡屡北伐有功,这不是他能力的体现吗?实际上,陈老师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早在北伐之前,诸葛亮独掌大权的时候,他所犯下的失误,就使蜀国早早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那就是北伐平定汉中之后,次年法正便因病去世。这样一来,蜀国可堪大用的谋士又只剩下了诸葛亮,诸葛亮却就此犯下一个极大的错误。

他认为,蜀军新下汉中,在荆州防守的关羽正是对荆州北部曹操的地盘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表面上看,曹操新败,锐气尽丧,这的确是个好的进攻机会。可是,诸葛亮过于天真了,因为,天下三分,荆州并不是只有曹操想要,东边的孙权还不是想要,因此,没有考虑到东吴的因素,关羽受命出征也不会多加提防,虽然关羽自己占主要原因,但身为主帅的诸葛亮的错误决定也是失却荆州的一个原因。

其次,蜀国虽然大胜,但是汉中一战,曹操的元气没有收到过大的损失,毕竟魏国的地盘要比蜀国吴国加起来都不差多少,恢复十分迅速,依照曹操之能,举国之力守住个荆北,并非难事,而反观蜀国,此时益州已经耗费了积攒多年的人力物力,难以对荆州战事有多少帮助,直接的证明就是关羽死后,刘备过了好些年才能御驾东征。因此,诸葛亮的正确决定,应该是继续休养生息,安抚孙权的同时也要提防他。

隆中对真的可以作为教科书般的战略学习,但是,还是略带些书生气息罢了。战场之势瞬息万变,今天的盟友也许明天就变成了敌人,诸葛亮东和孙权的战略指示在初期刘备孙权弱小,曹操独大的局势下能够得到孙权的认同。

所以,孙权会留着刘备来对抗曹操。而汉中一战后,刘备的实力急剧提升,甚至有吞并孙权的,独自抗拒曹操的能力了,身处三分天下局势中的孙权所走的每一步就像是博弈,为了生存,必须联合弱者,削弱强者,从中取胜,所以,蜀国壮大后,诸葛亮再一厢情愿地想要与孙权和平相处,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荆州的丢失因此诸葛亮的错误想法而发生,这是必然的,这也是诸葛亮一生当中最大的失误。

好了,陈老师的三国课堂今天就说到这里了,喜欢三国的读者朋友们可以点一下订阅,陈老师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最新的三国趣谈,感谢你们的观看,也祝愿读者们都有美妙的一天。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