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 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溥仪于同年十一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的帮助下从天津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三月一日,日本扶持溥仪在满洲地区建立伪满洲国。九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伪满洲国,而伪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溥仪自是年三月一日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二十八日任伪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元“康德”。三月一日登基。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1933年10月当溥仪做了两年伪满洲国“执政“之后,关东军司令通知他,日本政府准备承认他为“满洲国皇帝“。这对于溥仪真是喜从天降,他迫不及待地从北京的太妃那里取来了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准备登极那天穿上。但是关东军却对他说,日本承认的是“满洲国皇帝“,不是“大清皇帝“,因此他不能穿清朝龙袍,只能穿关东军指定的“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甚至于皇宫也不能叫“皇宫“,因为日本天皇已有“皇宫“,这儿只能叫“帝宫“。就连皇帝即位后祭祖仪式也不允许去祭清朝的祖陵,按日本人的解释说:日满亲善,精神上如一体,宗教上也该是一体。所以满州帝国皇帝必须去祭祀日本的祖宗才是。
1934年3月1日,在日本导演下,溥仪在长春“称帝”,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年号为“康德”。3月1日溥仪正式登基,“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这两位清朝皇帝,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基业的愿望。
溥仪在一帮满清遗老的簇拥下走出“皇宫”
勤民楼里的儿皇帝溥仪的“宝座”
溥仪及伪满官员一起乘坐汽车前往郊外的“天坛”准备祭天
溥仪在遗老遗少的簇拥下在土堆成的“天坛”上“祭天”
伪满临时堆成的“天坛”边站立的伪满军仪仗队
伪满的军乐团在奏伪满“国歌”
伪满政府机构前交叉的“国旗”和灯箱,灯箱上写着“万岁欢呼六街灯火,百官罗拜千树蟠桃”
走过“祭天”场拱门的伪满仪仗兵,拱门正中写着“奉祝”,两边写着“万寿无疆”和“普天同庆”
在一帮满清遗老的恭迎下走向祭天场的溥仪
为烘托气氛,伪满组织了高跷表演
对于儿皇帝溥仪的“即位大典”,日本人是相当的支持的
当天在长春伪满还组织了龙灯表演
溥仪即位后第三天随即在勤民楼里设宴与一帮遗老庆贺
溥仪的专车在仪仗的护卫下开出“皇宫”正门
在大同广场上列队准备接受检阅的伪满骑兵
军乐队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准备在长春市区巡游
溥仪即位后第三天随即在勤民楼里设宴与一帮遗老庆贺
溥仪“即位”当天东京的伪满“公使馆”,女学生举着日本国旗表示庆祝
溥仪“即位”当天长春被组织起来为儿皇帝助威的民众
面对镜头欢呼万岁的溥仪家人
在日本人镜头前举着伪满旗帜做庆祝样的儿童
长春市内为溥仪“即位”搭建了牌楼等烘托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