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司马师:沉着坚强 且有雄才大略 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师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司马懿死后,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掌权后,他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

司马师19岁时魏文帝曹丕去世,他的父亲司马懿成为了托孤重臣之一,司马师也跟着成为了曹魏的顶级公子哥。这是司马师人生中一段风光的时候,晋书记载司马师“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也就是气质不凡、内涵丰富、名声远扬,这时的司马师算是春风得意,前途无量。

当时司马师有两位好友,一位是曹操的女婿何晏,另一位是已过世的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夏侯玄。这俩人和司马师有些类似,也是属于有外貌、有内涵、有名气的顶级公子哥。何晏甚至很狂妄地给了自己这个三人团体很夸张的评价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预焉。晏尝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见其人。”盖欲以神况诸己也。

他们三个再加上其他一群年轻人引领着当时的风尚,可谓风头一时无两。但之后就出问题了。司马师所在的这个公子哥团体同时得罪了董昭等曹魏老臣和魏明帝曹叡本人,于是被以浮华为名加以贬斥,这便是曹叡在位时期有名的浮华案。关于浮华案这件事,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以为这些公子哥整天凑在一起搞些奢侈无用,败坏风气的事。

实际上受浮华案牵连的人员里不乏夏侯玄、司马师、诸葛诞这类有出色才能的俊杰之士,他们聚在一起时讨论的很多都属于和时政、学术相关的话题,夏侯玄、何晏、邓飏都是玄学的代表人物。从后来正始年间这些人主导的改革来看,他们基本上都属于颇有政治理想抱负的人。相比于游乐团体,浮华党更类似于一个政治团体甚至是学术沙龙。

他们之所以遭到贬斥,一方面是他们提出的一些观点冲击了当时的观念,在学术和行为等方面悖逆传统,招来了许多人的反感;另一方面是他们的交友模式本身差不多就是党锢之祸前东汉“清议”的再现,所谓“四聪”“八达”几乎就是“八俊”“八厨”的翻版。于公,这样随便议论朝政、互相标榜的行为严重影响朝廷运行,于私,很多曹魏老臣甚至魏明帝曹叡本人也很讨厌其中的许多参与者。所以,这帮人玩完也是迟早的事。

然而这样一来司马师几乎是一夜失去了自己美好的前途。这时司马师大约是25岁上下,他再一次出仕都是32岁时的事了,中间的几年他就成了个家里蹲。这对于司马师这样一个出身高贵、才能不凡、抱负远大的人来说,简直是要了他的命。这时候又发生了另一件对司马师影响很大的事——夏侯徽之死。

夏侯徽是夏侯玄的妹妹,司马师的妻子。她死于青龙二年,也就是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那年。晋书里的说法是夏侯徽看出司马懿父子有不臣之心,于是被司马师毒杀。经过浮华案和夏侯徽之死的打击之后,司马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此史书里再也看不到从前那个风流贵公子的影子,之后的司马师变得冷酷、残忍甚至是变态。

司马师再次登上政治舞台已经是正始年间,他的父亲司马懿又当上了辅政大臣,而他也被提拔为中护军。中护军的职权有两部分,一是掌握一部分都城外的禁军,二是负责选拔武官。司马师在任期间法规严格,按照功绩任命官员,从不徇私。此外,司马师用人也不拘一格,例如渤海人石苞出身贫寒,又贪财好色,司马师把他当作自己的左膀右臂,司马懿因此责问司马师,司马师便搬出管仲和陈平的例子来证明才能比德行更加重要。石苞后来为司马家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西晋的开国大将。

在担任中护军的同时,司马师还干了件很吓人的事。当时曹爽和司马懿的明争暗斗已经趋近于白热化,司马师为了帮助父亲在斗争中取胜,私下里养了死士,数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三千。这些人平时被司马师派往各处,他可以轻易掌握各方情报,而到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师手下的禁军和死士作为主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次政变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司马懿在政变前一晚把安排告诉了司马昭,当晚入睡后,司马懿派人去查看两个儿子的情况,结果司马师安然入睡,而司马昭则彻夜难眠。这则故事其实并不能说明司马昭的心理素质比司马师差,因为司马昭是临时才知道的情况,但完全可以证明司马师的心理素质很可怕。不管事先有多少准备,能够在造反前一晚保持镇定的人也是很恐怖的,对于许多人而言,光是一个高考就能睡不好觉,更何况是决定生死的政变。

这次政变后,司马师当年的好友何晏被司马懿所杀,这中间看不到司马师任何的态度。就后来的情况来看,司马师对于这些当年的好友已经完全没有了感情,他成为了一个怪物。

司马懿在两年后去世,这时司马师接手的并不是一个好的局面。淮南军区刚刚爆发了对司马懿的谋叛,参与人员包括都督扬州诸军事的司空王凌、楚王曹彪、兖州刺史令狐愚等重要人物,司马懿虽然平定了叛乱,但还没来得及对淮南进行更为细致的安排便撒手人寰,淮南的问题依旧还在。内部方面,魏帝曹芳刚好年满20,正是血气方刚准备掌握权力的年龄,朝廷里想要干掉司马师的大有人在,而吴国的诸葛恪和蜀国的姜维也在不久之后上台,这两位都是北伐急先锋,他们为司马师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司马师在一番苦战后抵御住了姜维和诸葛恪的夹击,对内又大量屠杀反对者,并且废掉了魏帝曹芳。人们常常把篡权的司马父子和曹氏父子做对比,用司马懿来比较曹操,但司马父子三人中,要说行事风格方面和曹操最为接近的倒是司马师。

司马师做事极其铁腕,像司马懿在屠杀反对者时还有网开一面的举动,司马昭更是宽恕了不少株连者,但司马师就是一个杀字,像许允这种和司马师有旧交且已经放弃抵抗的人最后也是逃不过一死。如果说司马昭的执政方针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么司马师的方针就是“顺我者也得拼命干活”。亲弟弟司马昭在东关败给诸葛恪,直接被司马师削去爵位,和毌丘俭一起发动淮南二叛的文钦就被记载因为虚报战功被司马师打压而心怀不满,司马师始终保持着担任中护军时那种严格法令的方针。

无论是果于杀戮、崇尚法治、御下严格还是用人不羁,甚至是杀害旧友等方面,司马师都像极了曹操。同时司马师也和曹操一样在杀人方面有些特殊爱好,曹操造了五色大棒棒杀不法分子,司马师在杀害策划政变的李丰时更是亲手用刀把上的铁环将其砸死,这差不多就是心理变态了。之后司马师又把同谋者同时又是自己故友的夏侯玄一起判了死刑,就连司马昭求情也没用。而司马师最后干了连曹操都没敢干的事,那便是废帝。要知道献帝也策划过谋杀曹操,但曹操最终也没动他,司马师的恶劣程度可以说超过了曹操,只差没像董卓那样把废掉的皇帝一起杀害了。

司马师最后的死也极富戏剧色彩。他在讨伐文钦毌丘俭时遭到文钦之子文鸯的突袭。司马师一直患有眼疾,当时正好在进行手术,因为受到惊吓而导致眼睛迸出,司马师为了安定军心,咬住被单强忍着不发出声响,最后把被单咬得粉碎,但身边人都并不知道他受到了惊吓,文鸯也因为没有收到预想效果导致袭击失败。但这件事情加重了司马师的病情,很快便病逝于许昌。

司马师的执政时间只有短短四年,这是司马家执政过程中最为艰难的四年,也是扫清障碍的关键四年,之后司马昭的位子相对于司马师来说要安稳许多。而司马师之所以仅执政四年便一命呜呼,和他的手段过于强硬招来诸多反抗是分不开的。

如果要我来评价司马师的话,他的人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司马师只是一个无忧无虑前途无量的公子哥,而后一个阶段的司马师是一个很恐怖的人。他缺乏感情,不近女色,对人严格,行事果断,可以轻易地对朋友挥起屠刀,同时又拥有令人匪夷所思的理性和意志力,他在政变前夜可以安然入睡,又能面不改色用酷刑杀人,被袭击时宁愿痛死也能忍住不出声,每一件都称得上是突破人类极限的事,他却全都做到了,这几乎不能称之为是人了。而司马师最终的本质还是一个充满权力欲望的野心家。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