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刘伯温:神机妙算 大明第一谋臣 一统江山刘伯温的传奇人生

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明朝开国元勋,辅佐朱元璋平天下。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成名之前

刘伯温原名刘基,浙江青田人。小时候就聪明过人,而且还很听话。13岁那年,刘伯温遵照父亲的决定,离开家乡,开始正式的学校教育,研读《春秋经》18岁,刘伯温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虽然只是一个县丞。但是不久就得到了廉洁正直的好名声。而后,被人提拔。刘伯温却不肯接受。22岁,因仕途遭阻,弃官还乡。此时的刘伯温博通经史,无书不读,尤其精于天文。就这么又过了25年,也许是刘伯温不喜当官,也可能他在等那个命主注定的朱元璋。

出山

刘伯温48岁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攻下浙东,闻知刘基及宋濂等人的名声,便以钱财招聘,刘基没有答应。因东州大儒孙炎多次写信邀请,刘伯温才答应出山。刘伯温去拜见朱元璋,陈天命之所在。朱元璋向他询问征取之计,刘基说道:张士诚只顾保全自己,不值得担心。陈友谅则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又地处上游,其心无日忘我,应当先谋取陈友谅。陈氏灭亡,张氏便势孤力弱,一举即可平定。然后北伐中原,帝王大业便可成功。

当时陈友谅攻陷太平,谋求东下。朱元璋手下有人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往钟山,只有刘伯温瞪着双眼不说话。朱元璋便将他召入内室,刘基愤然说道:主张投降或逃走的,应该斩首。朱元璋便问:“先生有什么计策?”刘伯温回答:“陈贼已骄,我们可以待其深入,伏兵拦击,将其打败,这很容易。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就在此举了。”朱元璋采用了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军到龙江,然后将其击败。陈逃往武昌。朱元璋以克敌之功赏赐刘基,刘伯温推辞不受。

鄱阳湖之战

这场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朱元璋在此役击败并杀死强敌陈友谅。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并为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朱元璋听取刘伯温的建议:乘陈友谅大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友谅大军于突围之际。鄱阳湖之战是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朱元璋后又按照刘伯温的谋划打败张士诚,北伐中原。

治理国家

关于托梦和星象的就不说了。来看看选丞相这个事。朱元璋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刘伯温劝说道:“他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朱元璋说:“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我想改任你为丞相。”刘伯温叩首说道:“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

后来,李善长辞官归居,明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刘基很好,可刘基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伯温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

朱元璋接着问胡惟庸,刘伯温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朱元璋于是说道:“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刘伯温谢绝说:“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天下何患无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目前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

晚年生活

刘伯温高老还乡后,明太祖经常写信给刘基,询问天象,刘基都非常详细地逐条回答,然后将其草稿烧掉。刘伯温隐居后,只是饮酒下棋,从不提起自己的功劳。青田县令求见,被刘伯温拒绝,于是便穿着便服,装成乡野之人去见刘伯温。刘伯温当时正在洗脚,便让堂侄将他引入茅舍,以黄米饭招待。县令这时才告诉刘伯温:“我是青田知县。”刘伯温大惊起身称民,然后谢罪离去,终不相见。

后因胡惟庸故意找刘伯温麻烦,关于他墓地的事情。刘伯温心中害怕,入朝谢罪,然后呆在京城,不敢返乡。在京城,刘伯温偶感风寒,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医生来给他治病,刘基吃了药后,腹中便出现了像拳头大的石头一般的异物。而后,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地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只是讲些安慰话,刘伯温相当的心寒。最后病情恶化,明太祖亲自撰文赐给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

到家后,病情慢慢加重,刘伯温共说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他将《天文书》授给长子刘琏,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陛下,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

第二件事:他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祈求上天佑我朝永命万年。”

第三件事告诉刘琏和刘璟:“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陛下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陛下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陛下密奏吧!”

最后刘伯温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葬于乡中夏中之原。后人有谒刘基墓诗,“卧龙名大终黄土”。再英武的谋略之士,终究逃不脱黄土一抔的命运。空留下旷世奇功、诗文美名和数不尽的神话传说,供后人品味。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