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贞观时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最低。近日研读《贞观政要·贪鄙》,掩卷深思,感慨万千。贞观时期,政治清明,官吏廉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李世民作为皇帝率先垂范,时时警示官员,廉洁自律,奉公守法。
政治警示:亡国丧身为镜鉴。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唐太宗首先给大臣们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战国时代蜀国国王因为贪图黄金而招致亡国的故事,另一个是汉代担任大司农职务的田延年因为贪污3000万钱被揭发而自刎身亡的故事。讲完故事后,唐太宗给大臣分析大局,从政治上警示臣工,主贪丧国,臣贪亡身。像蜀国国王和田延年这样的人,在历史上真是数不胜数。现今我要以蜀王为镜,你们也应当以田延年为鉴。
利害警示:明珠弹雀送性命。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唐太宗从利害角度警示大臣,同时也提醒自己。他告诫大臣说,你们如果能够竭尽忠直,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取得。如果不守臣道,妄受财物,贪赃枉法,罪行一旦暴露,性命不保。作为皇帝也不能放纵享乐,劳役无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只要犯有其中的一种过错,怎么能不灭亡?隋炀帝奢侈反而自认为贤能,最终死于匹夫之手。人如果拥有明珠,都十分珍惜看重,没有人会舍得用它去打鸟雀。人的性命比明珠要贵重千万倍,如果见到金银财帛就不惧怕刑法,毫不犹豫接受贿赂,这就是不珍惜性命。明珠作为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打雀,何况性命比明珠更加贵重,怎么作为赌注来博取财物呢?贪赃枉法如同用性命去“弹射”财物,比用明珠弹射鸟雀还可笑。
得失警示:因小失大丢富贵。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太宗警示身边大臣说,其实贪财的人是不懂爱惜财物。他以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俸禄为例计算得失,说如今内、外五品以上朝官,俸禄品秩都很优厚,一年之内所得到的,数量自然很多。如果收受别人的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暴露出来,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哪里能算得上是懂爱财?这是看见小的利益,却失掉了大的利益。又举战国时期公仪休吃鱼的典故诫勉大臣,公仪休喜欢吃鱼,但他却不收别人送的鱼,所以他能长久地吃到鱼。唐太宗善于设身处地为官员们着想,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教育他们财物要取之有道,通过正当途径取得,靠合法收入——俸禄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如果有非分之想,贪得无厌,就可能落得“一朝彰露,禄秩削夺”的下场。
履职警示:满脑金钱罢官职。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治书侍御史权万纪给太宗李世民进言说,宣州、饶州二州群山中有很多银矿坑,开采它们有很大利润,每年可以获得银钱数万贯。唐太宗见他不干正事,推荐贤人、建议善举之事、审查检举违法行为等分内之事一件也没干,整天想着发财,满脑金钱,就把他狠狠训斥了一番,当天敕令权万纪停职回家。
家庭警示:众叛亲离子孙愧。贞观四年,太宗告诫,“大丈夫岂能苟贪财物,以害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唐太宗告诫官员,站得正,才能立得稳。如果有贪欲,倒霉的就不仅是贪者个人。“贪者败类”,贪者一人,会贻害很多人。从大处讲,殃及一国;从小处而言,殃及一家。大丈夫岂能因一时贪图财物,而害及身家性命,并且使子女后代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唐太宗的家庭警示言简意深,至情至理,没有官话,没有说教,没有皇上对臣下的训诫口气,今天读来仍感亲切,颇有教益。
心理警示:梦魂不安心憔悴。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唐太宗从心里角度警示大臣说,我整天孜孜不倦,不仅仅是忧念爱惜百姓,也是想让你们能够长久地富贵。天并不是不高,地并不是不厚,然而我常常兢兢业业,是因为对天地十分敬畏。你们如果能够小心谨慎奉公守法,经常像我敬畏天地一样,不但能够使得百姓安宁,你们自身也得到快乐。如果徇私枉法,不但是破坏了国法,伤害了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内心岂不经常忐忑不安?人老是处于恐惧状态,惶惶不可终日,时间长了,是会得病的。因贪赃而恐惧,因恐惧而死,这样的事不是没有。你们应当好好思量我这些话。唐太宗给贪官们把脉十分精准,他知道贪官们心里在想什么。古今贪官的心理是相通的。当代一些已经败露的贪官,他们在被“双轨”和逮捕之前,犹如惊弓之鸟,耳闻警车之声,心惊肉跳,见到检察院的人,吓得面无人色。贪官们只要伸出了贪婪之手,他们就再也不会坦然地面对世人,再也不会有一日之安宁,就要惴惴不安地度日。
法律警示:以身试法祸自招。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鸟栖息在树林里,还担心树木不够高,又在树梢上筑巢;鱼潜藏在河水里,还担心水不够深,又在洞窟下做穴。但是它们仍然被人捕获,这都是因为贪食诱饵的缘故啊。现在臣子接受任命,身居高位,享有厚禄,应当做事忠诚正直,遵循清廉无私的原则,那么就不会有灾难,能长久保持富贵。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然而那些以身试法的人,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应该思考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
唐太宗结合历史教训告诫官员,经常给身边工作人员和文武大臣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极富人情味的警示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